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流年】难忘那些寒冷的冬季(散文)

时间:2022-07-22 22:56
  时值2021年11月中旬,北方已是供暖季了。走在街上,道路两旁树木虽呈现一片金黄,但枝头的叶子依然繁茂,它们似乎不愿屈服于季节的变换,就此坠落大地。不知从何时起,位于北方的这座古城,冬天很少看到雪被城廓、冰满河塘的情景了。   这使我想起儿时的故乡,一年的此时已经四野萧瑟,树木挺着光秃秃的枝丫,迎着凛冽的寒风立于旷野。乡间道上所见,都是缩着脖颈、双手插在袖筒、说话呼气间白雾飞腾的老乡。儿时所经历的一个个寒冷的冬季,跃然浮现脑际。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资讯传播的落后,使得人们很难得到天气预报的信息,气温的变化只能看天凭感觉。在我当时的认知里,冬天的寒冷,就是刮风和下雪带来的。儿时的冬天好像特别多雪,整个冬季大地上或多或少都被雪覆盖着。雪,总是在夜深人静之际,悄没声息地飘落在人间。清晨打开门扉,一道耀眼的亮光,夹裹着风雪扑面而来。跨出屋门望向四周,大地万物一夜之间变了模样,银装素裹之下,庄院内外已经辨别不出何为道路,何为田野。空气清新而凛冽,脚踩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脆响。雪地上,早起的人们串串深深的脚印,蜿蜒着延伸到远方。   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满世界都在为这第一场雪激动着。最高兴的是我们这些孩子们,一个个拿着铁锨、扫帚,铲雪、扫雪、堆雪人,家家院内院外,荡漾着孩童的欢声笑语。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将扫成一堆一堆的雪用手推车,集中堆在了树木旁、水窖边。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条条露出泥土的道路,四通八达地通向各家各户、村里村外。   人们常说“下雪不冷消雪冷”,扫雪的时候,的确是感觉不到冷的,甚至戴着棉帽子的头上,还呼呼冒着热气。但是,当天一放晴,随着第一场冬雪的慢慢融化,寒冷就日甚一日地袭来了。冬天的太阳,虽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但它总能让雪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融化。而到了傍晚,这些被融化的雪又被寒冷冻结成冰,房前屋后的房檐上就挂满了冰凌,像一排排倒立的水晶塔。到了白天,正午的阳光一照,这些冰凌时不时地掉落下来,发出阵阵清脆的声响。就在这样白天雪融化晚上又冻成冰的过程中,寒冷愈来愈烈了。到了三九四九之际,连置于室内的水缸都会结冰,人们只得在缸旁点一堆火,慢慢的让冰融化。我曾经看到,有人在用火烤水缸时,因为火势过猛且离缸又近,水缸破裂成了两半。   小时候常听祖母说:“热了热大家,冷了冷个人。”起初,我似懂非懂,后来才逐渐明白,祖母这话是多么富含生活哲理。在那个越穷越光荣的年代,经济不发展,科技不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尤其是农村,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连烧火烧炕的柴草都奇缺,哪有更多资源用于冬季御寒取暖。但也有一些家里条件好的,有能御寒的棉帽、棉鞋、棉袜以及厚棉衣。我冬季穿的棉袄棉裤,都是连续几年以旧翻新,其保暖性可想而知,能有一双羊毛袜子,就特别高兴了。好在冬季大都是农闲时光,尤其是冰天雪地之际,人们围坐在热炕上,或拉家常或玩牌或下棋,以此度过寒冷的冬季。   后来我上学以后,才真正经受了寒冷造成的痛苦滋味。那时,农村学校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风就像一把把看不见的冰冷尖刀,在校舍之间,在课堂的桌椅之间,毫无顾忌地肆虐穿行,把每个人身上仅有的一点温暖搜刮得干干净净。我们的脚手由麻木到僵硬,拿笔的手怎么也不听使唤,写出的字点不是点、横不是横,大而无形。最怕的是写大、小字作业,刚研磨好的墨汁,瞬间就结成了冰,只好不停地对着笔头哈气。   为了御寒,同学们可谓各显神通,想尽一切土法子。每到下课之后,立即就能听到满教室“噗噗通通”的跺脚声。最常的取暖方式就是“挤暖暖”,一帮同学靠墙站成一排拼命拥挤,以期增加热量抵御寒冷。挤着挤着,有人就被挤出了队伍,也有人被挤倒在地,直到另一堂课的老师走进教室,大家的嬉笑声呼喊声才戛然而止,匆匆回到各自的座位,继续在寒冷中的课程。   最痛苦的是受冻之后,夜里在被窝一暖,脚手就开始痛痒难忍,人像发高烧一样,一夜辗转难眠。到了白天,脚手肿得像馒头,裂出一个个血口子,逐渐就衍变成了冻疮。记得我上小学时,每年冬天手上、耳朵上、脚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冻疮,它们结着硬硬的痂,稍不注意就裂开一个个血口子,极不美观,还时常痛痒难忍,旧的冻疮好了,新的冻疮又会出现。直到天气变暖,这些冻疮才会慢慢消失。   这种寒冷造成的痛苦,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时代。1977年我初中毕业,“文革”刚刚结束,恢复了高考和中考,中考选在放寒假之前。那年冬天,雪特别的多。我们参加中考的学校在十几里之外的一个村子,班主任老师领着我们二十多个同学,顶着漫天飞雪,在深及脚踝的雪地上艰难跋涉着。放眼四野,天地一色,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置身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田地,只是凭着感觉踽踽前行。雪夹在呼呼作响的风中,不住地下着,一会儿如鹅毛,一会儿如米粒,打在身上、脸上,沙沙作响。一路上老师瞻前顾后,时不时地要整理一下散乱的队伍,让掉队的同学及时赶上来。十几里的路程,我们足足走了一个上午。   到了考场,大家都成了雪人,但已没人顾及这些,立即拿起考卷答题。坐在教室,寒冷一阵阵袭来,不一会儿手被冻得就不听使唤了,写出的字间架结构也像冻坏了一般,歪歪扭扭,看上去一塌糊涂。   这就是我幼年时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寒冬。在我的记忆中,即使到了初春,阳光变得暖融融的时候,田野的背阴处,还有一片片、一堆堆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多雪而寒冷的冬天是越来越久违了。这样的感觉,除了气候变暖的因素之外,也与我们身处城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关。寒冷,再也不会成为新时代人们倾诉的痛苦记忆了。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