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晓荷·心愿】感恩艺术(征文·散文)

时间:2021-05-30 00:51
火币网   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庙曾经有过这样一句流传于世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人类注定始终在旅途上的宿命。因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甚至更早的时日,人类就在认识生于斯长于斯的大自然的同时,开始认识人类自身。广义上说,人又是从大自然中派生出来的。这是人类的第一次自觉。然而,从迄今为止的人类文化史中,我们能够清醒地感觉到:人对自身的认知实在是太少了!   这是人类的遗憾,是历史对已经自封为文明的人类的小小讽刺,也是仍然迄今为止的文明人的致命弱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什么?这些个带有浓郁思辨和玄秘色彩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尤其是其中的优秀分子。   唯物主义者屡屡看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唯心主义者则过分关注于人自身的情绪和感觉,统而观之,均有片面之处。西方一位哲人因此曾经浩叹:我们始于迷惘,也必将终于更高层次的迷惘。真不幸而言中。   18世纪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就曾大声疾呼:科学甚至文明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灾难。德国的诗人哲学家席勒则更认为,工业文明把人类束缚在整体中孤零零的片断上,机器的轮盘使人失去生存的和谐与想象的青春激情。费希特则觉得自己简直无法在这样的世界里安置自己的灵魂。   科学技术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也加速了人与自然的分离。自然环境与金属环境的交替更迭,人们只能在缝隙中感受真正的自然,企盼回归自然。自然是一些本真的元素,是我们一些很原始的传统。它可能是你的曾经碗里的一团腌菜,是一段乡间的小路或者民谣,也可能是你的村口的小芳和崔健的一无所有;是你的少年情怀,一段刻苦铭心的相思之情,是正直的品格,和对于过去的某种怀念;其实自然而然的,已经失去的那些,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记忆,成为你怀想的美好……   因为你已经失去!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如果说人类建造房屋居住,是人类对自身的一次隔离和孤立行为的话,那么人类创造出机器,则更将自己抛得离自然更远。机器的运转和喧嚣,将使人类——这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退居到从属的地位。于是,人与自然生生不息的渊源,成为一种奢侈,成为一种理想。   科学的现代化首先应该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人如何武装自己,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本质的自己?战争、瘟疫和机器使人类失去许多立足之地。现代人类的精英分子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究竟在哪儿?它不会是一册久已发黄的《桃花源记》,也不是梦寐以求的乌托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理想只在灵光一现之间,在不经意间,偶然得之。可遇而不可求。故而有些“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故而耽于思考的人类于倦怠和无奈之际,提出艺术和梦境,这两个栖息人类灵魂和心智的避难所。前者以德国浪漫派为代表,后者则以奥地利的一位医生提出,一位对人类的精神特别关注的大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然而梦毕竟是虚幻而短暂的。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梦如晨露,是那样脆弱得不堪一击。只有艺术才是可掬可抚的实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当我们郁积如山的思绪,当我们无法化解那才离眉头、又上心头的离合之情,忧愤之感时,我们便转而借艺术的酒杯,浇心中的块垒。于是,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尽皆进入诗人的笔底波澜。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历史上于是诞生了灿若星河的艺术大师和他们的被称之为文化遗产的作品。每一部作品的构成,都凝聚着一系列“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字字看来都是血,年年辛苦不寻常。这情结含苞千年,遗韵千年,如一条传承子嗣的河流,养育着一个个民族一个个时代。   “望断伊人来远处,如今相见无他思。”这伊人在“秋水之岸”?还是在“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   艺术最终成为安抚人类灵魂的手段。   对艺术,人类应当充满感恩之情。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