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风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散文)

时间:2023-12-03 12:57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清)何瓦琴      在人生路上一场美好的相遇,总会令人倍感珍惜并铭记一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让我们见证了一代文人鲁迅与瞿秋白的惺惺相惜。而《树犹如此》,也让我们见证了白先勇与他的好友王国祥长达38年的友情。   最早知道白先勇,是因为他父亲的光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后来看了由张毅导演,杨慧珊主演,根据白先勇的同名小说《玉卿嫂》改变的电影,便被这部爱而不得的悲情故事所触动。于是,找到了这部小说阅读,又被白先勇在文中细腻的描写所打动。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是由白先勇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于2004年4月开始在世界巡演。在电视采访里,看到了白先勇对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解读。他说根据二十一世纪的审美,保持昆曲的传统美学,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再现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由此,对白先勇更是刮目相看,为他对文学艺术、对戏剧艺术的执著,所深深吸引。   白先勇不仅写小说,也写散文。《树犹如此》就是白先勇的一部散文自选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散文集共有三十多篇散文,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以怀念好友王国祥的散文《树犹如此》,作为散文集的题目。   白先勇纪念亡友的散文《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了六年之后完成,被称为“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   散文《树犹如此》讲述了白先勇和好友王国祥三十八年的守望相助、患难与共,最后却败给了病魔死神。这篇散文以三棵意大利柏树为纽带贯穿全文,围绕着两人的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娓娓道来。   散文开篇第一句是“我家后院西隅近篱笆处曾经种有一排三株意大利柏树……是擎天一柱,平地拔起,碧森森像座碑塔,孤峭屹立,甚有气势。”“南加州滨海一带的气候,温和似地中海,这类意大利柏树,随处可见。”   这时,白先勇笔锋一转,讲了这栋房子的来历。一九七三年春,白先勇迁入“隐谷”这栋虽然位于市区,却有山丘屏障的家。重点讲了当时王国祥正在宾州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那年暑假,他从东岸到圣芭芭拉,两人合力把这座家园重新改造,奠下日后园子发展的基础。两人遍植属意的茶花及树木,特别是后院西隅的三株意大利柏树。由于工作关系,王国祥也常来这里小住,这里留下了他们许多快乐的时光。而当初种下的三棵意大利柏树日后傲视群伦,成为了花园中的地标。   说起白先勇和王国祥的相遇相识,还是源于一九五四年的夏天。那天,他和王国祥同时匆匆赶到学校去上暑假补习班,预备考大学。他们同级不同班,并不认识。而那天不经意的巧遇,特别是王国祥天性善良、待人厚道、孝顺父母和忠于朋友,也成就开始了他们长达三十八年的友好往来,成就了他与白先勇友情的佳话。   十年树木,白先勇与王国祥的友情也在树木花卉中恒久不变。而一九八九年后院的三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那一株,却如遭天火雷殛,骤然间通体枯焦而亡。柏树无故枯亡不久,王国祥便生病了。   从此,白先勇与王国祥一起开启了漫长的求医问诊之路。而王国祥患的“再生不良性贫血”的治愈率是非常低的。一九九二年一月,王国祥五十五岁生日,白先勇提议到“北海渔邨”庆生。但当时身体虚弱的王国祥扶着栏杆爬到十多级的石阶,就实在爬不动了。他们只得回家做寿面吃,这是白先勇陪伴王国祥在人生中度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七日五点二十分,王国祥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白先勇执着国祥的手,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最后回到“隐谷”,把荒园重新打理。草木跟人一样,受了伤须得长期调养。白先勇花了一两年工夫,费尽心血把那些茶花救活。还把王国祥家中那两缸桂花也搬了回来,后来移植到园中一角。   “我与王国祥从前种的那些老茶,二十多年后,已经高攀屋檐,每株盛开起来,都有上百朵。春日负暄,我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有百花相伴,暂且贪享人间瞬息繁华。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总看见园中西隅,剩下的那两棵意大利柏树中间,露出一块楞楞的空白来,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这是这篇散文结尾段落,而最后的语句,“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表达了白先勇虽然花了一年救活了那些花草,甚至连王国祥的桂花,却永远无法救活那死去的意大利柏树,就犹如纵是女娲也无法弥补的天裂。“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便是白先勇的《树犹如此》,所表达的那份穿越时空的纯粹友情、深沉爱恋的情谊,使无数读者在白先勇的回忆中更加感受到他们之间感情的真挚,不愧是感天动地。真可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最早出自北周·庾信的《枯树赋》中一个成语。意思是树都能这样的通灵,人就更不用说了。用于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表达了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元帝承圣三年(554年)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周、陈南北通好,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在此期间,庾信时常感怀自己的身世,于是就写了这篇荡气回肠、名流千古的骈赋《枯树赋》。   《枯树赋》是一篇骈赋,通篇骈四俪六,抽黄对白,词藻络绎奔会,语言清新流丽,声律婉谐,虽多次换韵,读之仍然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全赋以人喻树,以树喻人,借树木由荣到枯,喻自己由少壮到风烛残年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苍凉深婉,老练浑成。从而使得“枯树”这一形象成为庾信入北之后内心最为生动的表述。   无论是白先勇的《树犹如此》,还是庾信的《枯树赋》,都令人无限感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