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荷塘“秋之韵”征文】 因为喜欢,所以痴迷(散文)

时间:2021-05-23 02:10
火币网   生活中常常会因为偶尔的一次喜欢,譬如喜欢一个地方,喜欢一个人,或者喜欢一件物品,而喜欢与之相关联的一切,说不出其它缘由,仅仅是因为喜欢。   年轻时,我喜欢看书。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书中三毛津津乐道地叙述了自己与丈夫荷西在沙漠里的生活趣事,那淳朴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妙趣横生的生活场面,令我心驰神往,便喜欢上了三毛。因为喜欢,所以览遍了三毛所著的游记《稻草人手记》《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散文集。那时候,读着三毛的游记,梦想自己以后有机会也要像三毛那样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如今,梦想终于成真。2015年5月,我的散文集《山水映像》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年轻时,我也喜欢听音乐。二十多年前,偶尔的一次在音像店淘到一张《神秘园》的CD碟片。乐曲空灵渺远,就像小溪里涓涓的流水、原野里柔柔的轻风、大山里啾啾的鸟鸣……   听了二十年,喜欢了二十年。开始并不知道为何叫“神秘园”,后来在网上查了才明白:神秘园,是挪威国宝级乐队,由两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罗尔夫·劳弗兰和菲奥诺拉·莎莉组合。其音乐融合了爱尔兰空灵飘渺的乐风以及挪威民族音乐及古典音乐,恬静深远,自然流畅。音乐家罗尔夫·劳弗兰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当一个人处于痛苦或消沉之际,就需要抒缓情绪,寻找心灵的平静和安慰。“神秘园”就是藏在人们内心的那一块净土。   如今,音乐成为我文学之外的另一大爱好。因为喜欢类似《神秘园》风格的乐曲,一次出差在杭州逛新华书店时访到了一组瑞士音乐公司出品的班得瑞作品。这是一组以环境音乐为主的纯净、轻柔的轻音乐,很适合在紧张劳顿之后的心情调节。每每听着悦耳动听的班得瑞乐曲,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了在山川原野之中……   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去海宁祭拜祖坟。十多年前,偶尔的一次去了趟西山公园谒拜徐志摩的墓地。一本摊开着的用汉白玉石雕砌的书上刻着的那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顿时愕然,诗人的结局,怎么就被自己一语道中了呢?由此触发了想走近诗人,了解诗人的兴趣,接着我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徐志摩的故居。在以后的日子里,读着徐志摩的诗和散文,读着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和张幼仪的相关的故事,后来又读上了林徽因的诗,我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喜欢上了与徐志摩相关联的一切。   一首《再别康桥》,语言轻盈柔和,揉进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和往昔生活的憧憬;一篇《我所知道的康桥》,借写景、揉情于一体,用诗一般的语言,把遥不可及的康桥写得活灵活现。这正是诗人因为对康桥由衷的喜爱,触发了深藏在内心的那一份情感,情景交融,写出了如此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诗文。   喜欢,是一种心情,一种自然。有时候,我们的喜欢,真的不含有明确的功利心,也说不出任何的理由,仅仅是因为最初的喜欢,于是便永久地喜欢上了。一首歌,初一听旋律就喜欢了,于是反复地听,通体舒服,怡然自得;一本书,读着第一遍就喜欢了,于是爱不释手,细吞慢嚼,静静品味;一道风景,映入眼帘就喜欢了,于是目不转睛地眺望,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正如自己,仅仅是因为从小喜欢看书,于是便与文学有了不解之缘,用心融入,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因为喜欢,所以痴迷。此刻,因为喜欢遐思,所以就这么漫无目标的遐想,仿佛这种喜欢已经触动了心中那柔软的情怀,于是就这么思无绪、漫无边……   想起了《红楼梦》里的香菱学诗,就是达到了“呆”、“疯”、“魔”的程度。香菱学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给她出了题目——咏月。她苦思冥想,坐卧不宁,茶饭不香,宝钗见了说她“弄成呆子了”。第一首没有过关,黛玉的点评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辞不雅。被词藻陈腐缚住了。”香菱或坐山石上出神,或蹲地上抠土,宝钗笑她“这个人是疯了”。第二首诗仍然没有过关,黛玉批评“过于穿凿”。她没有气馁,挖心搜胆,目不旁视,宝钗笑叹“可真是诗魔了”。香菱心中想着诗,两眼直愣愣地到五更才睡去,梦中竟吟出了一首《咏月》诗来。   台湾作家林语堂很喜欢苏东坡,他对苏东坡十分了解,曾著有《苏东坡传》。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毕竟我们只认识自己真正了解的人,而且只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才能充分了解。我想我认识苏东坡,是因为我了解他,而我了解他又因为我喜欢他。”   恍然明白,原来我们的喜欢,是因为了解,所以才会喜欢。因为喜欢,所以痴迷。没有任何目的,这样的喜欢,才是心底里真正的喜欢。这样的喜欢,会给你带来一份宁静、一份淡泊;这样的喜欢,更会带来一份美好、一份收获。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