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山水】石头上的足音(散文)

时间:2021-11-24 04:39
     不了解石头。不熟悉了解石头的人。   曹公的《石头记》,讲述了青埂峰下的那一颗石头。这是我对石头的最初印象。便相信了石头是有灵性的。同石头打交道的人,又是如何的?   丙申年春,世界读书日,“春天诗会”后,《网络文学》、《新诗想》主编,诗人南竹,向我引荐了一位刻印大师——袁希安先生。   在此之前,也曾有友引荐,结识了几个书画家、刻印师。希望能帮我刻印。记得当时是在一个活动的饭桌上,他们非常友好,当即酒杯一碰就有人应承了。我喜出望外,欣慰自己总算为那几枚石头找到了能让它们被人认识的路途之旅。时隔半年之久,竟然毫无音讯。朋友辗转而委婉地告知,对方同意刻印,但要求付费,每字千元。且是看在熟人的份儿。我心里“咯噔”一下:我不知这位大师,在江湖所排的座次,也不知刻印界的行情,只知道自己有几枚印章待刻。通过简单数字运算,这将价格不菲。在当今社会,崇尚金钱、价值,倒也正常,只是,心中忐忑。于此,便将刻印的事情慢慢就搁置下来。   凡是大家,就自然是有一种不为常人所特有的执拗的一面的。是否愿意为我这等无名小辈篆刻?在书画、文学乃至商界,涌动着一股洪荒之力:大家互相刷脸,此唱彼和,热闹地鼓与呼。同名家接触,是我很怕的,便心忧忧然。   诗人南竹将我引至汤湖图书馆一个读书小间的玻璃桌旁,道,这就是袁老师,你们先认识一下。我半信半疑落座,如何也不愿相信,这就是一个印刻大师的“范儿”?精瘦精瘦的,让人怀疑,中国GDP如此之威猛,竟能喂出如此瘦弱之人?且头发半白,杂乱。一件白色短袖衫穿得毫无章法,无精打采。一双手干瘦枯燥,让我立即想起钢琴家那修长温软的手以及老上海的码头那些扛包的手。   “请多指教!”他站起来,微笑着双手递给我一本他的诗集《水云湖上》。管用和老师作序。这一点,倒是和当下社会接近的——名家写序,很有面子。对于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是我所最不喜欢阅读的,况且大家都说诗人,就是疯子。这对于一个新朋友的认识,算不算是雪上加霜?希安先生倒是很好接近,话不多,音不高。他欣然答应帮忙替我刻印。并留了通联,教我回去后,将石头寄给他。   一个星期后,在我正将他的《水云湖上》读完后,接到他的电话。说我寄出的石头收到,但有一枚石头过于坚硬,不能刻字。那石头是一个友人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所购得,我也从来没有听说,有的石头是不能刻字的。难道,是不想帮忙篆刻,找个借口么?便淡淡地答:不能就不能吧,既不能刻字,丢掉就好。然后急匆匆地挂断电话。心里想着,就算能刻,也未必能刻到一个多么好的印章来。   有的人说,字如其人。读了希安先生的诗歌,倒是放了几分心。诗歌写得好的话,想必刻印也是拿手的。我不是诗歌评论家,所以不能胡乱评判。我只能说,对于诗歌,我喜欢不喜欢。“水云湖的水——晶莹/透明/水云湖的云——洁白/轻盈”。读到这首诗,便将人带入一派水涟涟、浪粼粼的水乡天地。于是,渔船荡漾,网影绰绰,水鸟声声,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呈现在大脑。湖的芳馨,水的味道,乡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而那一派水色湖光与人恰然融合的清丽世界,充满着诗情画意。读这诗,这字如其人,完全不能套用。如果说,海水不可斗量,方说得过去似的。那,刻在刻印石的字又将是什么样,如何评判?   栀子初开。又接到他的电话:告知刻印已完成,如何能交付与我。于此,约好时间,我去见他。到达他家小区时,他已等在楼下。他穿对襟白色长衫,头发短了许多,看起来很有精神。我们上了二楼,是他的专用书房。在楼梯间,已闻墨香扑鼻。墙上挂满字幅和牌匾。字幅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印章图样。红色的,蓝色的,字迹形体各异。希安先生很欣慰地说,这都是帮朋友们刻过的样章,留存于此。希安先生的夫人忙着沏茶,嗔笑说,这个老头子,是个牛脾气,几个商人,局长找他,他硬是不肯答应,我的熟人,他都不买面子。看来,你们还算有缘的。磨了几十年了,还是那么锋利的一块顽石。   我环视一下这间一百多平米的书房:桌上摆放着健身的核桃壳,再是几把刻刀,宣纸。最多的是石头。核桃壳和刻刀非常光亮,透出坚硬的冷色光芒。刻印石,有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的。真不知这些形态、颜色各异的石头,都是怎样地从刻印大师的手下完成了与刻刀的较量。一百多平米的空间,就被画卷、书、石头布满。   茶香袅娜。我们坐下来。希安先生郑重地从抽屉拿出一个宣纸包裹。小心地在书桌上慢慢打开。三枚印章和一张方形宣纸上的三个图章样板便展现在面前。实在令人惊叹!就像小时候好不容易剥开玻璃糖纸,露出圆溜溜的咖啡色的糖果来。引诱着你。逐个拿起印章,握在手心里,沉甸甸的。贴在脸上,冰凉惬意。有一种来自石头的感觉,仿佛穿越了青山绿水的灵秀之气,温润,实沉,踏实。又如一个行走在山间的人,在峰回路转时,遇到故人。真实,亲切,随意。   如获至宝。兴奋得不可言表。连声感谢,便问及所需报酬。他说,我太见外,有缘的人,就像有缘的石头,他是很喜欢的,做什么也愿意。我是知道的,当初,我给的三枚刻印石,有一枚是无用的。他便送了一枚,还是刻好三枚。   时间很好过。我们谈石头,谈诗歌,谈做人,谈交友,时间就自然溜走了。两颗石头,最原始的时候,人们是拿它们互相碰撞,摩擦生火。那里面究竟有怎样的一种关联?它让人类第一次有了火种,散发出自然的温度。他说:石头也是有生命的。你能感知它的凹凸,感知它的坚硬和柔软,感知它的疼痛和沧桑。所以雕刻的时候,刻刀是与它最亲近的吻合。不能因为感知到它疼,你就不用力而回避。你恰恰是要将力,像树的根须一样扎进去。石头是沉默的,是忍者的修行。只有干净的眼睛才能看到灵魂,我相信他可以看见石头的灵魂。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我突然想起他的诗歌。放纵山水间,看飞鸟,看鱼跃,乡土的气息笼罩着他,让他的诗歌,让他的雕刻带着土地的力量在石头上行走。留下一串串动人的足音:朴素,坚韧,执着。   想起那句话:结识一个人,最初靠颜值,再是陷于才华,最后忠于人品。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在任何一件小事上,不因舒适而散漫放纵,不因辛苦而放弃追求,不因浮华而忘记初心。我们每个人,都在雕塑自己,就跟石头被人雕塑一样。雕塑自己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但,正是这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和塑造,最终让我们收获一个更好更完美的自己。一个人真正的高贵,不在于超越了别人,而是更优异于从前的那个自己。站得正,才能迈得开,就如一个圆规,圆心固定了,才能画个圆。   我们告别。心中有无形的东西在坍塌,一种有形的液体,从我的眼角滴落。   汗。我这等小辈,无法为希安先生刷脸。这些文字,就算是小老百姓之间的“礼尚往来”吧。也不知希安先生是否愿意将他划分到“小老百姓”行列。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人与石头,都只是在绕自己的圆心旋转,是轨道不一样的生命。   五月的茶尚温。栀子的味道残存于记忆里。取之而来的是秋天的纷呈。桂香随风浓烈,石榴挂满枝头。希安先生的刻印之果日趋沉重。我同希安先生的友谊也日趋沉重。   此后。竟莫名喜欢上了石头。      (小记:丙申春。同希安先生萍水相逢于江城。先生赠以石并刻印三枚。至此结下忘年之交。撰此小文以记之。)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宁静】瘸腿记(散文)

    在这里只能敢想不敢言,遂我们缴了费,也没有多说什么,让她发挥发挥,我读了几篇林清玄先...

  • 【晓荷.家国天下】父亲(散文)

    父爱是什么,尽管父亲离开我们时,那天母亲拿到市医院的确诊报告,总是觉得自己太忙太累,...

  • 鸡娃娃

    小鸡开始跑,小时候,奶奶每天早上给我煮一个,读书好勒,母鸡就开始抱窝啦,蹲下时像一个...

  • 【荷塘“pk大奖赛”】第一刀春韭

    半年前的时候,那份迫切的心情,重新收拾了原来居住的房屋,自从回来之后的这段时间,在漂...

  • 【军警】鱼趣 (散文)

    至少生活着一,黄金灯,才几天的时间,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一些美丽,在弱肉强食的鱼世界里,...

  • 一粒糖果的记忆

    傻傻地快乐着,大风几乎一年四季陪伴我们,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市,看起来很土,母亲没有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