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军警】农家的麦秸垛(散文)

时间:2021-10-27 00:52
  农家的麦秸垛   李冬      往前推几十年,走进农村街道,最惹眼的是柴禾垛,几乎是家家门口的一景。从柴禾垛,可以看出一年的收成如何,甚至可以看出家里的日子过得如何。说心里话,我对它们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便它们拥有着梵高向日葵一样的颜色,却总觉得在它们上面有夏日的繁华,有灶膛的红火,也有无色的汗水和泪水。   柴禾垛原来的主角是秫秸和棒子秸,近些年,村里不种高粱了,秫秸就见不到了。小麦用机器收割了,麦秸垛也少见了。但它给我留下的记忆是久远的,特别是那状如蘑菇一样的麦秸垛,简直就像是一幅画,一件艺术品。   我进城里学习工作多年,偶然看到梵高的速写和莫奈的油画,有很多幅画的是麦秸垛, 一堆堆,圆乎乎,胖墩墩,蹲在收割后的麦田里,闪烁着金子般的光。只不过当初忽略了它的存在,只顾着实用主义的烧火做饭烧炕取暖,不懂得它还可以入画,成为审美的艺术品。   后来看到一篇铁凝的小说, 她称麦秸垛是矗立在大地上女人的乳房。 这样的比喻,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比喻新鲜,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情味,让我忍不住想起当年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弯腰挥舞镰刀能干的妇女。   冬天,柴禾垛的重要是不言自明的,做饭、烧炕,全都靠它。说不定哪天就会发生一些故事。特别是麦秸垛,也叫花秸垛,花秸就是麦子上端的一截,碌碡在场上轧过好多回,显得特别滑溜和柔软。花秸垛底下,可以掏个洞,孩子们在里边藏猫猫。偶尔也有无家可归的人,夜里躲在那里避寒。   有一回,妈妈早晨抱柴烧火时,发现一个蓬头垢面的老者藏在里面,把妈妈吓得不轻。爸爸出去一问,才知道他是附近村的,曾经在集上买过他的萝卜。爸爸叫他进了屋子,让他喝一碗粥,才知道他是受了冤屈。生产队丢了钱,他出身地主,硬说是他偷的。关了十几天,天天挨打挨饿,夜里从窗户跑了出来,就钻进花秸垛里了。夜里冷,他在花秸垛里暖和些。没有证据,怎么能随便抓人,污人清白?幸好我叔叔回家来了,他是公社的武装部长,有正义感,立马找到那个村里的干部,才让他得到了自由,这位避难者很感谢,直到他的儿子,也成了我们家的好友。   麦秸垛也叫花秸垛,用个花字也是曾经出现过花事,那些年,村里唱评戏,开始全是男人涂脂抹粉男扮女装,后来也有了女角色。戏剧里的姑娘、少妇,渐渐地就由女性扮演了。台上的情侣日久生情,台下也就成了一对恋人。有一天夜里,两个年轻人藏在花秸垛里秀恩爱,不巧被治保主任逮个正着。村里一下子炸了锅,伤风败俗,这还了得!姑娘被剧团开除了,只好早早地远嫁他乡。走的那天。我亲眼看见,那姑娘泪眼模糊。唉,女人的命运总是这样悲惨。今日看来,花秸垛没有错,一对年轻人也没有错,错的是当时的生活太艰苦了,农家人的传统思想也太严重了。   过了清明节,柴禾垛就越来越小了。棒子秸之类的柴禾大多烧完了,只有蘑菇状的花秸垛还要留着,它要用来脱坯、打炕、抹房。花秸掺进泥里,叫花秸泥,花秸就仿佛钢筋水泥里的钢筋,用土坯砌墙打炕,结实。   麦秸垛,俨然是农家的一道风景,那时的人们小视不得。可惜,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秸秆还田,这道风景,除了在画作里留下影子,真实的麦秸垛早已不存在了。花秸垛留给人的是温暖,是真正的中国故事。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