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檀香.某人杯】记忆里的炊烟(散文 征文)

时间:2021-09-14 04:04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情有些凝重,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现出奶奶慈祥的面容。年迈的她从一缕缕青黛色的炊烟中走来,用树枝般干枯的双手,悉心地拍打掉粘在青布褂子上的粉尘和草沫,拢了拢头上略显凌乱的白发,然后默默地站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在窝旁守候的老母鸡,充满期待地眺望着村前那条通向远方的羊肠小道。时间是许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利用学校放暑假的机会,父亲带着我回老家探望奶奶。坐了一夜的火车,半天多的长途汽车,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旱路。沿途的河沟里蛙鸣声此起彼伏;路旁的树荫里知了声鼓噪不止;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田陌上飘渺着一层淡淡的炊烟,如丝如雾,几乎静止不动。那味道有些辛辣、刺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走到村口的时候,我清晰地记得,夕阳低垂,遥远的天边刚好燃起了几抹绚烂的火烧云。霞光万丈,色彩斑斓。整个小小的村庄都沐浴在金灿灿、红彤彤的色调中,静谧、详和而又近在咫尺。父亲指着不远处一座冒着清清炊烟的农家小院说:瞧,那就是奶奶家。   在夕阳的微风中,在飘散着几缕炊烟的院落里,奶奶家豢养的那条小黑狗围着我们父子俩欢腾跳跃,兴奋地吠叫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雾气腾腾的灶房里,伴随着老式风箱有节奏的鼓噪声戛然而止,奶奶柔柔地喊一声:开饭喽!那极富磁性的音韵悠悠扬扬,宛若唱歌一般格外甜软、轻柔。    奶奶做的是白面烙饼卷鸡蛋。荷叶般大小白而近乎透明的烙饼卷上金黄色香喷喷的摊鸡蛋,再夹上几根翠绿的葱叶,让饥肠辘辘的我吃的是格外香甜。父亲说:这是奶奶最擅长的拿手饭,也是他小时候最爱吃,最想吃,却极少吃的美食。父亲小的时候,家里穷,人口多,粮食老是不够吃。在正常年景的大部分时间里,一天三顿几乎都是五谷杂粮与青菜熬制的调和稀饭,或是地瓜汤面。所谓的地瓜汤面,就是先把地瓜蒸熟,趁热放进一个木制的带许多小孔的容器里压制成面条。再把青菜或是萝卜切成小快,放一点油搁上点盐抄抄,倒入大半锅清水熬成汤,里面下上少许地瓜面做的面条。清汤寡水的,往往是肚皮喝了个溜圆鼓胀,感觉还是空落落的。如果碰上歉收的年景,连地瓜汤面也很少吃,也只能以菜糊糊果腹了。每每到这个时候,奶奶总是默默无语,或是暗自地轻叹一口气,仿佛有说不出的苦衷和道不尽的忧愁。   父亲淡淡地提起他小时候上学时的情景。他在家中排行最小,哥哥姐姐都目不识丁。在那种缺吃少穿的年代里,供小儿子读书,奶奶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因为奶奶坚信,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有了文化可以让她的子孙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凑足上学的费用,白天做完农活和家务后,天一黑,奶奶就会坐在织布机前忙活到后半夜。父亲说,每当他起夜时看到昏暗的油灯下奶奶忙碌的背影,眼里都会酸酸涩涩地想哭。久而久之,月亮升起或星星眨眼的时候,那种老式织布机所特有的“哐当、哐当”的节奏和声音,便成了全家人最美妙的催眠曲。   父亲考上高中的时候,终于有了一双心仪已久的黄胶鞋。在这之前,他一直是穿着草鞋上学的。从小学到初中,每当学校里开运动会的时候,擅长运动的父亲常常因为草鞋的突然断裂而功亏一篑。这双胶鞋是奶奶用了一篮子土鸡蛋换来的。是父亲的最爱。平日里舍不得穿。上学时他把黄胶鞋背在书包里,依旧穿着草鞋走路,临到学校门口时再换上黄胶鞋走进教室。放学时,一出校门就会脱下胶鞋换上草鞋。后来,这件事被奶奶知道了。她疼爱地看着懂事的小儿子,眼圈泛着红,长长的叹息一声。那声音沉重而苦涩,让父亲终身难忘。   当然,奶奶也有快乐的日子,那一定是粮食丰收或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这时奶奶会大显身手,给一家人做上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饭菜上桌时,奶奶便会兴奋异常地大声宣布:开饭喽!开饭喽!看着一家人围着饭食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奶奶却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家人,嘴里喃喃地说:要是天天这样该多好!   遗憾的是,奶奶没有等到这一天的来临。带着她最美好的愿景,带着她最朴素的祈盼,还有对子孙后代的无限爱怜早早地离开了我们。现如今,那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情况早已成为历史,或是作为苦涩的记忆依稀残留在一代人的心底深处。现在的生活条件如此之好,是奶奶那辈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也许是心有灵犀,也许是心灵感应,生活中我常常能够觉察到,冥冥之中,总有一双慈爱的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我们。那一定是奶奶。看到她的子孙们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奶奶的上天之灵也一定会十分欣慰,她老人家的心结得以释然。   “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的回忆.....”每每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都恍惚地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逸起来。那淡黛色的烟雾里,满是淳厚实诚的农家气息,血浓于水的脉脉亲情。炊烟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质朴而久远,温暖且醇香。让人莫名的感动,还有些许淡淡的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阵潮湿,依稀看见我那苍老而慈蔼的奶奶,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下,远远地望着,暖暖地呼唤着她的子孙……   那炊烟,我想,该是奶奶那代人命运的一种真实写照吧。一日三餐,日复一日,经年累月,青丝被炊烟熏染成了白发,生命起于斯止于斯。它伴随着奶奶走完了坎坷的一生,给子孙们的成长历程镌刻下深深的烙印。那炊烟,曾经是华夏大地上最普遍、最久远、最壮观的人间烟火。是千百年来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繁衍生息,朝夕相见的原始生态景观。在各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取代炊烟的今天,还没有哪一种能像一缕缕充满诗情画意的炊烟,注入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和思念,让人难以割舍。它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血脉传承的历史。自然而然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积淀在记忆深处,永不泯灭。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