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菊韵十五征文】中秋节里的遐想(散文)

时间:2020-12-20 00:20
火币网   我在这个月亮的节日里想:我们什么时候阳光起来?   ——题记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昨日中秋,报上说:今日17:17月亮最圆,待到月明时,可惜,云遮了月……   中国人心里对月亮的情感最纠结。李白邀月,莺莺拜月,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面对着“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诗人问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亮,中国人心中的图腾,花田月下的浪漫,花好月圆的祝福,一切源于对月的崇拜,因为月是阴柔的,皎洁的,暧昧的。阴阴晴晴,圆圆缺缺,有遗憾,更有希望。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人有了节日,而在中国人传统的节日里就有两个,元宵节和中秋节,和月亮有关,你注意到了吗?没有太阳。   前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家巴赫金说:在这里,“庆节(任何庆节)是人类文化极其重要的第一性形式”,因为它寄托着人们一种“最高目标的精神”。母性崇拜的影子?农耕文明的使然?或是,我们这个民族离乱得太多愁善感了……如果说古埃及人根据每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日那天,天狼星和太阳恰恰同时相遇在地平线上,而制定了太阳历,是因为那条河太重要了,那是他们的唯一的水源,这条河决定着他们农业的丰歉和生命的安危。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中国文化对月亮的崇拜,直接体现在农耕时代依据月亮的圆缺制定的“中国农历”,老百姓称之为“阴历”或“月历”,月亮太重要了,她成了古中国人的日子,也就成了这个民族的影子。   反正,自打羿射日之后,人们厌恶地抛弃了太阳,古,《诗经》就有“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希望天下雨,结果却是出了太阳。“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人们在诅咒: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愿同你共亡!而不是那个意大利人帕瓦罗蒂纵情高歌的《啊,我的太阳》      啊!多么辉煌,   灿烂的阳光!   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   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还有个太阳,比这更美,   啊,我的太阳,   那就是你!   啊,太阳,我的太阳,   那就是你!我的太阳!      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的梦,我们的美好的梦想寄托在月亮上:后羿的妻嫦娥奔月,广寒宫里琼楼玉宇,飘香的桂树,日日斫那树的吴刚和夜夜捣药白兔儿……而希腊的神话,却是,驾着黄金战车的太阳神——阿波罗,奥林匹斯山上的英俊之神,他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头上常戴着橄榄枝编织的冠冕,飘起的长发垂在肩上,这位光明之神穿着奢华,昂首蓝天,在挂在胸前的齐特拉琴的伴奏下他放声歌唱,人们通常用天鹅、鹰、狼、牝鹿和知了作为献给他的祭品,他的阳光被视作金箭。我不知道,世界文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割地分野的,从此便有了东风西风之别,这怕也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吧。文化是生活的沉淀,生活的习惯决定了性格,“月亮”给了我们浪漫的美好的文化,月亮文化也氤氲出了国人阴柔、隐忍、朦胧和圆滑得令人琢磨不透的性格,我们躬着身子委屈着自己,从古到今。却并不是从来如此。曾经……比如《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中国的太阳神羲和昂首举鞭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只是,我们早早地忘记了。   如今,坊间正传唱着:“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时,正是“峨眉山月半轮秋”。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