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晓荷·经历】柔情下梅古韵深(征文·散文)

时间:2020-11-11 02:20
     与一个地方有缘,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去时,也许她在你的脑海里一点印象都没有;可当你走近她,她那一举一动的柔情又无不触动着你的心弦……   初秋时节,当我游走在山水画中的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时,我的眼神就被那岁月沧桑洗礼的街巷所吸引了,脚踩着鹅卵石或青石条,目睹那用黄泥土垒就的古墙,更让我感到仿佛在穿越中与一位典雅的女子对话,她那淡雅贤淑、温柔古朴的性子,让我不得不在敬佩和迷离中,多了一份对她了解的迫切,也多了一份对她的敬重……   下车步行,从远处观赏古色古香的下梅村,虽然有着如同棋盘一样的布局,但她既没有江南古镇的宽宏和奢华,也没有苗乡山寨吊脚楼那样别致的风韵,而她却确确实实是生态和谐的。越走近她,那独有的古朴风貌,那特有的小桥流水,那保存的沧桑古墙,让我仿佛在穿越岁月,见到了那年那月的一村繁华。当我迟钝片刻,现实中的她,早已成为古村落和文化旅游村。村子虽被冠上了各种荣称,但丝毫没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古朴风韵,也没打扰了这里村民的安居生活。这里的人们,惬意的生意照做,安逸的生活依旧,而那来往的游客就如同家里多了一位客人似的。   跨过清澈透亮的梅溪,走近那造型像腾飞的龙的邹氏家祠封火墙,那色彩依旧的墙面,经千百年岁月风雨的浸泡,虽有些风化,但似乎已经告诉了我,这个古村最初建于1500多年前的隋朝。经几百年的沉淀,到宋朝时,这里的里弄街巷已经成户成型。而再到清朝,这里已成商贾融集、富甲一方的街市。而我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这个安逸型古村落的深厚风情底蕴,品味到的是这个素有“文史精品古村落”美称的特有魅力。   而穿行于村落深处,品味祠堂、古井、老街、旧巷与民谣、山歌、龙舞、庙会等交融的文化,让我感受到了这里当年的繁华与富有;品鉴那隐藏在雕梁画栋里的"商"字和高悬在门楼上的名利图,细看那集采光、集雨、通风为一体的四方天井、一墨天井和一重厅,再加上那精巧的闺楼、书阁、花园、经堂、厢房的别致,我领略到了当年建筑人的构思智慧,也触摸到了那年月建筑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我虽陶醉在下梅村的水乡风情中,也迷恋这个古村里那独特的建筑风格,但也带着“挑刺”眼光来审视这个古村的每处景观,特别是每座建筑门楼上的砖雕处那一块块黄黄的印子,让我的眼睛隐隐约约的有了灼痛感。好在边走边问中找到了答案,才让我那灼痛的双眼舒适下来。原来,那是村里老一辈在破"四旧”和文革年代,为保护每座民居上的砖雕、石雕、木雕等独有奇葩的民间艺术,用黄泥和稻草覆盖后而留下的。于是,让我在思考中,读懂了那年那月老人们的良苦用心;在赞叹中,不得不佩服那年月里这个村里老人们的智慧和胆气。如今,精美的砖雕装饰,虽然留下了黄泥和稻草的印记,但那雕得惟妙惟肖的人物和雕得活灵活现的花鸟与山水等特有景观,在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的“小樊川”、“参军第门楼”、“西门别业”、“隐士居”、“方氏参军”等门楼上得到重现,使得下梅古村的文化底蕴能进一步得到彰显,让来往的游客竖大拇指点赞,这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创举。还有那保存下来的建筑柱础、石基、石花架上的石雕图案和挑梁、吊梁、吊顶、栏杆、窗棂等木雕图案,更是把下梅村的古韵装点。   站在下梅村口,抚摸着“晋商茶道万里行起点”纪念碑上镌刻的茶路线图,我感悟到了当年万里茶道路上的宏阔,也体会到了福建、山西商人联手开辟了中国这条“万里茶道”的艰辛,更领悟到了当年武夷岩茶在中俄边境贸易城恰克图高价交易的自豪。   别离下梅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一到春天,空气中处处散漫着茶叶清香的古村落,不仅村能保持得那么古朴,而且能养育出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南宋理学家朱熹,并还开辟了中国另外一条最繁忙的“万里茶道”,也许正是这里的山民有了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有了跳出古村看世界的独到眼光,才使得下梅这个古村的韵味犹长……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