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荷塘】大山人,大山魂(散文)

时间:2020-11-03 00:20
  大山,兴仁的东北门户,距县城约42公里。大山山较多,石头就多。山虽不大,却绵延起伏,就像人们手拉着手紧紧相连,如大山人那样沉稳敦厚,那样默默无闻,以有容乃大的气魄,滋养、呵护着这里的人们。   大山地下没有丰富的矿藏,土地相对贫瘠,人们在劣境中抗争着,犹如那生命力顽强的小树一样在石缝中生存着。勤劳的大山人在这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向山索地,靠山吃山。这里的小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农活,父母让小孩子从小就体验生活的艰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从小就植根于他们的骨髓、血脉之中了。   大山人能吃苦耐劳,他们主要的生产工具有挑兜、背篼、扁担、钢钎、錾子、大锤、手锤、镰刀、斧子、弯刀等。这里的山路弯弯曲曲的,他们开山劈地,石旮旯地种玉米,荒山变成了良田。每个人都是挑山工,肩挑背扛不在话下,即使肩上磨破皮、手心打起老茧也不会哼一声,不怕累不叫累,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   大山还有上等的石料,也是极佳的建筑、铺路材料,也就造就了有名的“石匠之乡”。在钢筋混泥土缺少的时代,房屋建造大山青石必不可少,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每个村寨都成为了石头寨,被一面面的石墙围着,坚固耐用,像大山人一样屹立不倒。精湛的石匠们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石器,被人们熟知的有石磨、石槽、石缸、石臼、石凳等,甚至建造出了石桥、石板路、公路堡坎、边沟,水渠、坡改梯等。大山里的石匠们也练成了挑、抬、背、扛的本领,成了铁骨铮铮的汉子!石头通过千锤百凿运出深山,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抬工就出现了,那铿锵有力的抬工号子响彻山谷。“哎----走噢!”“哎----走哩!”“嘿----咋呀!”“哎----走噢!”“哎----走哩!”“哎----走噢!”“哎----走哩!”“嘿----咋呀!”……这如此反复的铿锵有力的号子,是大山人的力量的象征,是我最喜欢听的美妙声音。至今那一声声号子还时不时地回荡在我的耳畔,震撼着我的心灵……   除了石匠,大山还是著名的“木匠之乡”,那时期家家户户住的还是传统的瓦架房,除了墙体是用石头砌成墙外,房屋内部的大多数是木质结构,木匠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就派上大用场了。在这一能工巧匠的加工下,不同种类的木门窗、木床、木家具、八仙桌、板凳、房屋的结构等,都出自木匠之手。凡是木匠,都会得到主人家的热情款待,得到如贵宾般的招待。   大山不仅山川秀丽,而且资源丰富,有碧波荡漾的东风水库,有美丽的北盘江支流麻沙河、波阳河流经此地,古时称为漏江,有溶洞、天坑等地质奇观。山林里有珍稀动植物、名贵的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有优质的玉米,有上等的烤烟,有生态生猪养殖,种植各种核桃、金银花、生漆等。   大山的美食,正如大山人一样简单而朴实,这也是大山的一张名片,有香喷喷的大山包谷饭,有独具风味的大山特色菜、豆豉火锅,有令人回味无穷的鸡枞菌,富有嚼劲酸辣爽口的大山面条,有散发出浓烈醇香的大山包谷酒,有香辣的柴火炒制的糊辣椒面,有干板菜、腊肉、花生、核桃等土特产。   大山自古以来历史悠久,有明朝安营土司修建的城堡,有规模宏大地主陈佰祥的庄园,是100多年前劳动人民建筑艺术的结晶,还有二道箐石林和白坟仙人洞的美丽动人传说,被深深地埋藏在大山深处,等待人去揭开秘密。   大山的方言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接触过大山的人,无论走到大江南北,这种浓浓口音是独特的,其他地方的人是模仿不了的,一旦开口说话,不用猜,就知道你准是大山人。如:“你搞啷子?”就是你干什么的意思;“毛斯”就是厕所的意思;“回家克”就是回去的意思。像这样的常用口语不计其数,大山人说得跟普通话一般流利,若不翻译,外地人第一次来是摸不着头脑的。这种带有泥土味儿的乡音成为了大山人的地理标识,成为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方言文化,就像大山精神一样融入进了大山人的灵魂深处。   大山还有彝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这里有被称为“吉巴达艺术之乡”的村寨,是贵州省最大的彝族村寨——野场村,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里是“东方踢踏舞”的发源地,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热闹非凡,跟彝族同胞们一起跳“阿妹戚托”舞,品尝一下大山地道的美食,喝一口正宗彝民同胞们自家酿纯包谷烧,定会让你流连忘返。想要感受布依族的万种风情,那就到九盘补郎布依村寨倾听一下具有天籁之音的布依山歌,还有布依八音座唱等原生态音乐小调,还能欣赏到耳期村坪子上的苗族芦笙舞,让你大饱耳福、眼福,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不论是大山的石匠,还是大山的木匠,以及大山的美食、民风民俗,都是大山人的创造,体现了大山人特有的品质和风范。勤劳勇敢、顽强不屈的大山人精神,是大山人之魂,将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子孙后代不忘初心、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支柱!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