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冬编灰笼夏织扇

时间:2021-11-14 03:18
  我的家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一个小乡村里,提及广安市也许很多人很陌生,但是邓小平这名字应该很熟悉。庆幸我们沾了邓小平他老人家的光。居住在这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母亲说,她在二十岁那年嫁给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当时父亲才十六岁,望着如孩子一般的父亲,母亲在外婆面前哭了,母亲说:“这该怎样生活呀。”外婆拉着母亲的手,眼泪在圈里打着转:“妮子呀,这就是女人的命。他就是个叫花子,你就得跟他背一辈子的背篼。”于是母亲抹干眼泪,毅然决然地返回父亲那里。开始垒窝,筑巢。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个非常能干的人。管着我们这个家,许是父亲比母亲小的缘故,而父亲只主外。家里一切大小都是母亲操持着。母亲看着村中的很多人在夏天摇着一把用棕树织成的扇子。因此有了主意。   每到夏天,吩咐哥哥姐姐们到很远的山里去采回棕树的芯,把芯取下,然后拿回家来,母亲把水烧开,棕芯放入锅里煮沸,再捞出,晚上晾到瓦片上,露几个晚上后把棕芯晒干,这样,棕叶散开来,白白的。父亲就把屋内的门除下来放在地板上,用一只脚踩上穜芯的梗,开始编织成一把把的扇子。编织扇子的过程是由父亲和哥完成的。父亲和哥都光着膀子,父亲嘴里不时唱着歌,那歌如同道士在灵堂念经一样。父亲一边唱着,一边让我们在后面用他织的扇子给他们扇风,我对父亲说:“这歌难听死了。别唱了。”父亲不理会我,依旧唱自己的。我们的小手不停地摇呀,摇呀,在父亲五音不全的歌声中摇得眼都睁不开,然后迷迷糊糊……等到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估计是我们睡着了,父亲把我们抱上床的。   织好扇子后逢赶集时父母便拿到集市去卖,一把扇子卖五毛钱。赶集这一天,我们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母亲会用卖扇子的钱换回许许多多好吃的。   到了冬天凉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又开始准备竹篾,家乡的每家人是离不开竹子的,自家的生活用品全都在竹子上下功夫。比如:簸箕,背篼,箩筐,等等等等。我常常看着父亲把一节节的竹筒用刀划开,然后剃去里面的疙瘩,起开底成的黄色一层,然后一片片竹片在父亲手中变成一条条竹丝,并且竹丝非常均匀。那刀在父亲手指中一上一下,丝毫伤不到父亲的皮肤。这活计的熟练程度让我对父亲崇拜得五服投地。父亲把竹丝准备好之后。便在集市上买回窑子烧好的像缸盖一样的钵回来,把事先弄好的细细的竹丝织成一个个笼子,然后把钵放入笼子内,在钵里塞入未熄尽的火星,那火星从哪里来,那必须是灶堂里未烧过的柴火,再从灶堂里面弄些灰铺上面,以防火星过早熄掉。这样就可以用它来取暖了。这个人们把它叫着“灰笼”。孩子们读书作业时,把“灰笼放入地下,两只脚踏在笼子上面。热度便从脚蔓延开来,暖到心里。被窝里冷,也可以放入被窝。烤上一阵,再取出。灰笼做好后,父母又开始赶集,从本镇到另一镇,从天亮到天黑。我们在家是不会去睡觉的,因为我们的希望在父母手里篡着呢,那就是为了一根麻花,或者一串冰糖葫芦。这样,这冬夏两季有生意可做,家里开始变得殷实起来。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