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风恋】敬畏父辈之名(散文)

时间:2021-10-03 12:48
  我写文马虎,且多是熬夜在写,一文终了,多已经到了凌晨一、两点,强支着颈儿匆匆看上一遍,略作检查、修改、校勘,改动一些自觉不妥之处后,终是抵不住身体的困乏和眼皮的倦涩,直接复制了便发在空间,连脸都懒得去再抹上一把,关了电脑倒头就睡。   这样改出来的文字,难免就有了疏漏之处,文中多字、少字、前后位置错乱、甚或错字的情况,便时有发生。可我偏又生性惰懒,文既写下之后,便绝少再去探看,以免损了我那本就极为可怜的脑细胞。需要去网站投稿时,鼠标一点,复制、粘贴、发送,如是在完成无味的任务一般,投后便再也不操那闲心去管,总觉那该是编辑的事。何况我也没指着它能给我换钱,只是觉着既写出来了,就得投出去。就如同乡下农人家养着的女娃儿,到了婚嫁的年龄,就得给她速速找个婆家,好赖把她打发出门,省得留家里日日看着心烦。至于她婆家后来待她咋样,并不去操那劳什子闲心。日子么,都是这么磕碰着过来的,谁家还没有个勺子碰了锅沿儿的时候,夫妻间有矛盾了就让他们自己慢慢磨合去。于是,我写出来的那些个小文,便如了那“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扔给那些编辑“婆婆”后,便再也懒得去看、去管,只任他们去拾掇敲打。   日子久了,我所常去发文那家网站的编辑们,也就习惯了我的这种疏懒。心细负责些的,帮我修改了之后再发;和我一样疏懒的,一字不改原样照是发了出来。我既不在意,大家也就彼此心照不宣,只就苦了那些个读者的眼。不免就会在私下对我有了评价:文虽不甚孬,人却是个马虎蛋!怎奈现时人心浮躁,喜欢纯文学的人日渐稀少,且不说各样文学杂志经营惨淡,就连纯文学网站的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编辑、作者也大多是凭了个人爱好和一腔热情,利用业余时间在义务编创。读者对这些现状也都心知肚明,思量之下,也就对我那些文中的校勘疏失,有了一丝原谅。待我再发文时,依旧会耐了性子去看,成了我为数不多的文友和忠实读者。   而在一众文友中,对我最为拥趸的,当属曾在同一社团待过的编辑。我每出一文,她必探看。看完之后,虽不留言,却常会在QQ上发一个表情过来,见我有了回复,就问我是不是又熬夜写的文。此话一出,我便知自己文中哪处定是又有了疏失。只得尴尬地发个表情过去,顺带着问她哪里有不妥之处。而她回复最多的则是“你咋又把‘索性’写成了‘索兴’?”这样的情况多了之后,我禁不住好奇,笑问她咋一直老和我的“索兴”过不去,她回一句:“家父名中就有“索兴”二字,你老这样写,我看着总觉有些别扭?”   听了她这句话,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是啊,我动不动就在文里误提人家父亲的名,人家看了心里如何会乐意么。别说是她,就是在我的故乡小镇,你若是和人说话指名道姓,都会被人斥为没教养,更别说直呼某某父母的名字了,搞不好,那是要挨揍的。平日里,乡人之间要是有了矛盾,吵两句嘴那是常有的事,可你若是指了人家鼻子骂人爹娘,这矛盾通常就立马变了性质,局势绝对是要升级的,搞不好对方都可能会要为此动刀子滴。孩子们也因此从小就会被教育:不能对长辈大呼小叫,更不能直呼其名,也不能随便提别人家大人的名!这样的意识在生活中会被不断提醒和加深,成为一条啥时都不能越过的红线。否则,那屁股就少不了要挨他老子的家法,一顿鞋底子伺候,还美其名曰:“让你长长记性!”   有了这样的日常意识灌输,对于父母之名,各自也就讳言至深,不仅自己只字不提,就连是别人乱叫了,是谁家孩子的脸上,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快呈现。那神情,仿佛只要你再有一丁点儿不敬的言词出来,他就会提了拳头冲上来,似是要找你玩命一般。这时候言说者看气氛不对,便知是自己的言词不妥,犯了人家忌讳,忙就改了口,换一种方式去言说和表达,从而避免一场不必要的矛盾生发。   而在日常生活中,某些场合一定要提了父母的名时,说话者的神情都会极为庄重。就是学生娃娃在老师的要求下填一些必要的表格,内容中若是有需要填写父母名字时,大家也都是要尽力把那几个字写得端正些,以示认真和尊重。   对于父母之名的这种讳言,追根探源,或许就是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相关。几千年来,我们国家一直是处在一种皇权、父权架构起来的社会结构之上,在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成为最最基本的社会伦理纲常。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熏染之下,避皇帝名字的讳,那基本就等同于法律,不然小命会难保。天地之下是君,君之下又是亲,这亲就是父辈以上的人。这样,先辈的名字之讳我们也得避。于是,汉代的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因其父名为“谈”,便把书中的“赵谈”改为了“赵同”,把“李谈”改为了“李同”。六朝时,更有人为了避其家讳中的“桐”字,硬是把梧桐树改称作了白铁树;清代有个叫刘温叟的,因其父名“岳”,竟终身不听“乐”。由此可见,历代家讳有多严格。   到了现代,虽然已经不似原来那般教条和传统,但一些必要的禁忌还是得遵守,比如:孩子禁直呼长辈之名,更不能叫长辈乳名,在给孩子起名时,不能与长辈名字有一字相同,就连同音的字,都是被绝对禁止使用。这样的东西,虽不是硬性法律规定,却是一种约定俗成和必须遵守的规矩,约束着大家有意识地去避讳和尊重。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网上发布的一则消息,说是某协警在执法过程中,遇一三轮车司机违规,对其百般劝说,拒不执行,还极不讲理,对这名协警是又打又骂。本来警察执勤规定中是有要求文明执法的,要求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这违规者太嚣张,不但打人,还竟就骂了人家协警的爹娘。于是就有了那则新闻标题:《可以打我,别骂我妈!辅警突然脱掉警服,怒怼三轮车车主!》。可见,这骂人家爹娘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严重的事情。   再联想一下现在的家庭教育,似是因为大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缘故,对小孩子那真真是百般的溺爱啊。把个小孩子当了小皇帝、小公主来养,一些基本的仪礼和家教全都放在了一边。遇了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熊孩子,动不动就提了爷、奶、外公、外婆的名,呼来唤去,似是在唤着一群“奴仆”。而这些个“奴仆”们,还就陪着个笑脸,心甘情愿地当牛做马,全然没有了长辈一丝丝该有的尊严和待遇。以致于这些娇惯着长起来的孩子,在后来的生活中常就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一不顺心,对着爹娘就是连指带骂,拳脚相加的事情并不鲜见。甚或就有了某青年去国外留学,回来在机场向其母亲要钱时,因母亲说没钱,就发生了拿刀捅自己母亲的事。   以上种种事例,便给我们的传统承袭和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好的传统文化,我们还是必须要认真加以弘扬承袭,而家风传承和家庭教育这一环,更是不可缺失。否则,便会在无形中,给我们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埋下一颗“炸弹”。   如果这一切你觉得都无从下手,那么我觉得,至少在你孩子学会说话那一刻起,就要教他们学会敬畏父辈之名!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