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流年】老马(散文)

时间:2021-07-28 01:55
  老马是我的表舅,一个地道的农民,他种过田,承包过山林,外出做过生意,也风风光光了好多年。可就在六十来岁的时候,得了一场中风,住进了医院,命是保住了,可落下了终身残疾,只能靠拐杖行走了。不能做生意的老马只好回到山里,守着山顶上那栋破旧的砖瓦老屋终老,生活过得清苦而拮据。   一天中午,一群城里人前来踏青爬山,返程时路过他家,口渴了,于是进到他破旧的屋子里,向他讨水喝。老马笑盈盈地迎他们进屋落坐,连忙在灶前生上柴火,烧了一大壶热茶招待客人。水是涧边的山泉水,茶叶是自采的绿茶,滚热的开水冲泡,屋里顿时漫溢着浓浓的茶香。喝罢一杯热茶,老马又赶忙跟客人续上。虽然老马续茶的动作有些生硬和笨拙,但他的热情仿佛茶壶里的开水,滚烫滚烫的。主客甚欢,屋里传出的欢笑声在山谷清脆回响。   一同来的小男孩约摸六七岁,瘦弱可爱,东瞧瞧西看看,面对这陌生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和遐想。看到老马灶屋梁上挂的冬腊肉,闻着一股烤肉的清香,小男孩的味蕾被激活了。他嚷嚷道:“妈妈,我饿了,我要吃饭”。妈妈说,山里没有餐馆,等下我们到镇上去吃。小男孩撅着嘴,指着悬在灶屋上的腊肉说:“我就要吃,我要吃腊肉“。山里没有餐馆,原计划他们是踏完青到镇上去吃饭的,到镇上少则也要个把钟头的车程。   老马热情地招呼说:“在我家吃饭吧,我来做饭。”小男孩高兴地点点头,脸上绽放着笑容。大人们也附和说:“在这里吃饭吧,多少钱我们给。”老马说:“来的都是客,吃个随便饭,不要钱。”老马忙起身,用火叉取下一大块冬腊肉,老马的爱人开始洗菜煮饭。半个时辰,菜上桌了。菜式很简单,一大盆冬腊肉、一碗罗卜干,一盆腌菜开蛋汤,两大碗小菜。一行人胃口大开,对老马的厨艺赞不绝口。随后几人轮翻在老马的屋前屋后拍照。临走时,他们拿出300元给老马,老马硬是不接。无奈,客人只得把钱放到窗台上,急急地离开。老马拄着拐杖追出老远,向远方的客人挥手告别。   后来,隔三差五地总有人来老马家讨水喝,总有人到他家来蹭饭。老马总是热情地招待,末了,客人们总不忘给老马的饭钱。老马家的客人多了,渐渐地人手不够,老马就请来山下的远房亲戚来帮忙。后来,请人帮忙还不够,老马便捎信要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帮忙打理。   一家人忙忙碌碌,其乐融融。几年下来,老马竟存下了十多万元钱。这时,老马有了新的想法。他要把这栋破房子改造,要把他建成城里的宾馆一样,要吃住一条龙。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一致赞同。   说干就干,第二年,一栋三层楼的小洋房建起来了,还建了6间套房,3间娱乐室,4个包厢。水冲式厕所,自动麻将机,转盘大圆桌,城里有的,他家也一应俱全。老马还特意在城里请了一名专做湘菜的大厨。自已成了名副其实的马老板。   可是,事与愿违,老马家的房子新了,硬件好了,厨师的手艺也不错,可老马家的生意却没有好起来,甚至还不如从前,原先经常来这里吃的客人也不常来了,有的客人甚至还特意到邻居家里的破瓦屋去吃饭了。   老马陷入了无限的懊恼中。环境好了,菜味不错、价格也适中,为什么客人都不来了呢?为了探究客人不来的原因。老马特意邀约了以前经常来的客人,又是杀鸡,又是宰羊,还自己亲自下厨整了几个客人们平素最爱吃的菜。酒过三巡,老马试探地问客人:“菜的味道如何?”客人说:“菜的味道好”。老马又问:“和以前相比呢?”客人说:“比以前好吃。”老马道:“你们要说实话,菜的味道比原来好,环境比原来好,客人咱就不来了呢?”客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拿着老马的手说:“哥呀,城里什么东西没吃过啰,我们到你这里来,不是吃饭,是吃“情怀”呀,以前来你这里,看到这破房子,我就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带孩子们来看看,让他们了解,当年我们这代人是什么样的生活。现在,老房子没有了,到你这吃饭和在别处吃又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了那破旧的老屋,我们的记忆就回不到从前,没有了乡愁记忆,又怎么能留住渐行渐远的乡愁味道呢?”   是呀!老马的故事,值得我们反思。如今,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当错落有致的民居变成整齐划一的连排居民房,曲径通幽的村落变成一眼望穿的街道,村村雷同,“千村一面”的新农村已经留不住我们记忆里的乡愁了。一座山、一道沟、一条河、一棵树,一栋老宅,只有这些元素,才构成我们心中的“乡愁”记忆。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