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没有逝去的风景

时间:2021-05-27 01:33
火币网   来到“中国博物馆小镇”——四川大邑县的安仁镇,时时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窄窄的街道上,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从身边驶过,黑色的老爷汽车载着客人穿行,偶尔还能听见黄包车的铃铛声……蓦然抬头,看见整整一堵墙那么大的关于阴丹士林的宣传画,一个典型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月份牌美女油头粉面,搔首弄肢,两旁的文字是“她何以充满了愉快,因为她穿的是阴丹士林”,然后是“洗了也不会退色”之类的好处一、二、三……传导着浓浓的那个时代的时尚气息。   树人街上,建于清末民初的旧式街坊建筑鳞次栉比,一色的穿斗式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硬山顶封火山墙。在民居门房当中,不时看到前店后居的公馆,全安仁镇保留的二十七座老公馆中,这条街上就有十座。走进这些深宅大院,看楼台庭院,看园林水榭,看山石花草,转悠出来,再浏览街道两旁的那些店铺,不时有一些招牌映入眼帘,介绍洋火、洋碱、洋马儿……始建于1942年的安仁中学(原名“文彩中学”)建校时修筑的攒尖顶纪念亭完好如初,当年镌刻的“安仁文彩中学成立纪念亭”的字迹在被遮蔽了许多年后,表面一层已经剥落,露出了当初的“纪念亭”几个字。再往前,就是被称为“安仁十景”之一的安仁戏院,高大的门楼上,除了戏院的名称,还有“人情现象世界奇观”的字样。坐在戏院对面的同庆食馆吃饭,听着川剧锣鼓伴奏的皮影戏,院子里那座“辛丑夏刘公升廷开渠作堰纪念碑”原址原样地立在那里……这些建筑物储存着几十年来沐浴着这片土地的阳光,阅尽了世事变化,人间沧桑。回望这条300米长的街道,曾经有过一丝疑惑,它当初就有这么平直,这么长吗?所有的人都告诉我,是的。这是当年“私立文彩中学”落成后修建的新街,取百年树人之意,“树人街”的街名也由此而来。与一般古镇街道的弯曲错落很是不同的风貌,在当时也应该是一种开拓精神吧。从中也可看到四川人历来敢为天下先的传统。   在树人街、维星街、裕民街、炮哥楼这些保持着原滋原味形态的地方,已经领略了浓浓的旧日风貌,到我们住宿的以“自能学馆”为名的客栈,更是觉得回到了从前。这所公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安仁镇现存最老的建筑之一,曾经是川军将领刘湘读书的私塾,后来是西藏军区的一所保育院,现在成了一家客栈。大大的天井,周围一圈木制的房屋。我们住的是第一进院子里的原木色的平房,两扇木门上镶嵌着铜制的圆环,吊着一把铜锁。从屋里关门,则是横着插的木头门闩。推门进去,一抬头,直接看到了高高的屋坡、大梁,屋子里每根柱头最下面都是圆形的柱础石。那个用厚重的木头打造的大木柜像是被当年的什么人遗忘在这里的,柜门一开,吱吱呀呀地响着。推开木格窗户,固定窗扇的挂钩也是铜的。窗外的小天井,围着一圈竹子……屋檐下能看到青色的瓦片,走廊上那一排灯,都做成了马灯的形状,让人想起点煤油灯的岁月。四个院落以表现孔子教学思想的“文行忠信”为名。院子里,大厅的门柱上有一副醒目的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该换一身装束,穿旗袍,穿丝绸的裤褂,或者是月白色的短上衣配黑色的长裙,或者就是所谓洋装,那种有很多装饰的西式衣裙……头上则应该像安仁戏院的舞台上那些唱着民国时期的流行歌曲《春风吻上我的脸》、《玫瑰玫瑰我爱你》、《梨花满天》、《花好月圆》的姑娘们那样,烫着大刨花儿头或者是拖着一根大辫子,前额上是桃形的刘海……   整个安仁的公馆老街区域,共和国成立以后因为被划为军事管理区,所以没有被拆毁、重建、改造而得以保存原貌,还随着时光的流逝,积淀了重重叠叠的岁月尘埃,在那些清末民初,三、四十年代的的柱头和墙面上,好多地方还依稀可见六、七十年代的标语“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而所有这一切,使这些遗迹的内涵更加浓缩和饱满,使这里成为博物馆镇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博物馆是立体的历史,在安仁,这一点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老公馆街上的每个公馆除了展示它自己的建筑、庭院,还容纳了一个博物馆,刘元汤公馆里是中国第一个人类学民族志专题展览馆,郑子权公馆里是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服饰博物馆,刘元暄公馆是电影博物馆,高明轩公馆成了明轩书栈,刘元琥公馆里是素人画廊,等等。老建筑有了内涵,有了新的生趣。在老街的那些铺面里,出售着今天的商品,却保留着昔日的店招:罗草鞋、问不穷、绅士香烟、刘氏绣庄……还有旧时的对联:“福地财源逐日增顺天生意连年旺”、“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离开公馆老街往西行,是“天府豪门”刘氏家族的庄园,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改名为“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这里,有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刘氏祖屋和刘文彩、刘文辉等五弟兄的公馆……公馆大都是由多个院落组成的建筑群,但风格迥异,在四川民居建筑特色的基础上,有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表现手法,有的大胆而巧妙地融合了部分西方建筑的元素,中西合璧的门楼,风格迥异的封火山墙,川西特色的四合院,城堡式的洋楼,一层层院墙,一间间屋子,一件件物件……流露出主人不同的喜好,而那些色彩强烈,富丽多姿的装饰和雕刻,则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潮流和时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片占地六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中,恍若时光倒流。   无论是在老公馆街还是在刘氏庄园,都能使人浮想联翩。因为它们不是仿造的,不是重建的,而是从那个年代留下来,实实在在地保留到现在的。但给人更多感触的又绝不只是建筑本身,而是它们整体的存在所营造的氛围,它们传递着一种信息,看似沉默的建筑群,却分明让人觉得有一种无声的喧哗,静默中的轰响。置身于这些地方,会让人想起想起它们兴盛的那个时代,那时的风雨,那时的阳光,那时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有人说,到安仁,就像回到了民国。我们这一代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对于民国的感觉其实是非常陌生的,或者说几乎就没有,我们不知道那个时代确切的风貌,似乎那几十年就是混乱、战争、革命……似乎就是几本小说,几首诗,几部电影……而这些碎片化的印象是不可能拼凑出那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时代全景的。   近年来,“民国”越来越多地被提起,我们才知道,就在那短短的三十几年中,中国这块土地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社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战争没有停止过,发展也没有停止过。那个阶段,涌现出多少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为反抗入侵者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热血青年……那抹不去的岁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而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和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在川西一隅的这个小小的古镇上竟然让我有了生动实在的领略。开新学,办教育,修戏院,进行有规划的市镇建设,修建公共设施,建筑史上的“近代建筑活动(1840-1949)”的蓬勃兴起,以及耕读人家的人生宗旨、乡绅阶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民国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专门的研究者所言:“安仁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规模化,多类型化地留下了一大批时代感极强的历史文化空间遗存。”(见季富政《安仁必将昭彰天下》)、“安仁古镇及安仁公馆建筑群落的变迁,是中国近百年来政治、经济、文化与建筑艺术,乡村民俗、历史变迁过程中保存最完整的缩影地,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生动的断面。”(见席永君、吴宏远《安仁公馆》)。   如今,在昔日风采依旧的安仁,又增添了新的风景,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得到了多少中国人“功德无量”的赞誉。已经建成的十八个博物馆,正在修建中的十二个博物馆,收藏着更多的立体的历史: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   在安仁,那一个个被标为某某博物馆的建筑是具体的博物馆,而整体的安仁也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感谢安仁,留下了那些不曾逝去的风景。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