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高三那年

时间:2020-12-22 01:02
火币网   又到高三,望着张张有点大人模样的脸庞,不由地感慨这岁月如此之快。时间倒流二十年,我也正在读高三,备战高考。   至今我依然记得高三的第一个班会,那是下午第三节课召开的。那是三伏天,闷热闷热的,也没有电扇。我们坐在教室里,扇子不停地扇着,汗水滴滴答答从脸上往下掉,就在这时班主任走进教室。班主任姓沈,是教数学的,讲起话来声音洪亮,一句是一句,一板一眼,没有点抑扬顿挫,但是有力量:   “进入高三,就要迎战高考。你爹娘供你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不好好学,干脆趁早回家种地——”   从那以后,“考大学”三个字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暗下决心:“一定考上大学。”   我父母是农民,都没读过大学,母亲连数字都不认识,跟土地打一辈子交道。我考上高中那年,父母高兴得不得了,我是当时村里唯一的高中生,也是家族里唯一的高中生。父母不止一次地跟我讲:“大小哇,可得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咱家就露脸啦。那时,端上国家铁饭碗,一辈子不用受罪啦,种地可不容易呀。”那时望着母亲被泥土裹染的黑魆魆的脸,我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读初中时,母亲冒雨给我送干粮;寒风呼啸,母亲怕冻着我的手,连夜做一副手闷子给我送来。   每次想起这些往事,总是泪眼朦胧,内心总有一股力量在激励着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在高中学校里,我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同学。我们两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好,我们两人就制定伙食开销计划:早饭,咸萝卜条;中午,食堂熬白菜,吃一半,剩一半留到晚饭吃,这样一天能节省两毛钱,两毛钱在今天已不算做钱,但那时两毛钱可以买两个练习本。我们两人最简朴时一个月菜钱才花了六元。晚上我们两人学习到十点就沿着学校四周跑一圈,回来后再学习到十一点半回宿舍睡觉。现在回想起来,也没有感觉到那时多苦多累。   印象最深的两位老师就是数学老师英语老师,英语老师,姓幺,是个男的,听说是北京二外毕业。两位老师性格正好相反,沈老师讲课不苟言笑,而这个幺老师幽默风趣,常常是笑声满堂。记得一次上课,同学们作业完成得不好。幺老师也不着急,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下次谁的作业再写不完,谁就nofather”。刚开始我们没听明白,后来明白了,老师用英语在骂我们,哄堂大笑。有个调皮的学生课下问幺老师:幺老师,你奶奶的腿怎么翻译呀?幺老师嘿嘿一笑,没有作答,回到教室里又是一番大笑。而今跟同学谈起当年情景,还会捧腹大笑。   弹指一挥,就到了七月的高考。   骄阳似火,风平,唯有手中扇子能带来丝丝的凉意。   那时,正是庄稼地里玉米拔苗的时节,没有人来陪我参加高考,不像今天高考学子,父母全程陪考。县城没亲戚,我就找了个学生宿舍住下了。一到晚上,宿舍里不仅热,而且蚊子多,实在呆不下去,我就索性抱着被子在学校的大操场上睡了一晚上,一觉醒来还差点误了第二天的考试。   高考结束了,我骑着自行车驮着铺盖卷回家了,之后便是在忐忑中等待。   然而命运偏偏要跟你开个玩笑,你想躲都躲不过。拿到高考试卷答案那一刻,我彻底失望了:政治试卷上竟然两道大题没有做。我当时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即便扇自己两巴掌又有什么用,我颓然地坐在院子里,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又到高三开学时间,父亲问我想复课不,我点了点头。   “那你明天去学校问问,复课费多少。”   我去学校那一天,父亲牵着家里小牛到集上卖了,卖了八百块。这八百块还没在父亲手中捂热,就让我直接交到学校了,复课费正好是八百块。我又走进了高三,暗下决心:错误决不再犯第二次。第二年高考我如愿上了大学。父母的脸上终于绽放了久违的笑容,我也告别高中生活。   而今看着同学们紧紧张张学习劲头,他们的内心也正经历着我的曾经。别无他求,只愿他们青葱岁月无悔。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