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浪花】儿时年味浓(散文)

时间:2020-11-17 00:41
火币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王安石的《元日》,诗句中飘出的浓浓的年味,总勾起我对孩提时代温暖的回忆,那时的年味与诗句极其契合,如今时过境迁,那份年味儿愈久弥香,未曾褪色。      ◎年味,就是一身新衣穿出温暖   小时候,全家依靠几亩田地生存,日子过得清苦,平时穿旧衣为主,而过年时一家老小都会换上新衣,开开心心地过大年。爸爸、妈妈、外公长年奔波于田间地头、坡上茶园,外婆则以操持家务为主。   每到隆冬雪花飘飞之际,外婆就会为我们姐弟仨用手工量脚制作新棉鞋,她戴起老花镜,用纯白的棉线一针又一针不停地纳着厚实的鞋底,针脚又细又密,还形成了不同的图案,菱形的、花瓣状的、蝴蝶状的……精美得很。又用做衣服多出来的边角料(通常选择灯芯绒布料),剪裁制作成鞋面,再把鞋面和鞋底缝合在一起。外婆做的鞋子很有型又耐穿,其做鞋技艺在我们村是一绝。每当我穿起崭新的布棉鞋,那种温暖踏实的感觉无法形容,我走起路来都小心翼翼,因为我觉得那不是普通的鞋子,而是一件布满爱心的艺术品。我走在路上,常收到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我也快乐着、自豪着。   我们全家的新衣主要由妈妈操办,妈妈在初冬时节便去乡里布店挑选适合的纯棉或涤纶布料,在花色的选择上以朴素大方为主。全家人的衣服缝制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妈妈很有耐心,量体、裁衣、缝制、拷边、订纽扣、熨烫,按照程序进行得有条不紊,虽说费时耗神,但妈妈忙得不亦乐乎。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暖暖地照进来,我看着妈妈的侧脸,柔和而生动,她不急不躁,脚踩缝纫机,手按着衣料,随着“咔咔”的转动声,真是巧手编云锦啊。妈妈心思精巧,学什么都灵活,做什么都像样。过年时穿着妈妈做的新衣去拜年,甭提心里有多美啦!现在想想,那些年妈妈多辛苦啊,农忙时早出晚归,农闲时家务缠身,还给我们做衣服,我们穿着新衣,穿着被妈妈浓浓的爱包裹着的温暖,快乐地成长,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年味,就是腊肉包子飘出香气   那年月,都是粗茶淡饭,素菜为主,平时想吃顿荤真是一种奢侈,偶闻猪肉香,全身每个细胞都会快乐得跳舞。因此,对过年的期盼,其实就是对丰盛佳肴的向往。那时我家每年都会买三头小猪回来喂养,外公在地里广种红薯,红薯成熟挑回后,每天早上外婆总要煮满满一大锅红薯,我们挑选形状好的大小适中的当早饭吃,那黄澄澄的诱人的红薯啊,怎一个香甜可口可以形容。我们挑出后,外婆将剩下的拌些糠等杂食都喂给猪吃。   平常没有红薯的日子,我和妹妹负责打猪草,外公外婆还去水塘里捞一种水藻类植物回来喂猪,辛勤的汗水没有白费,精心喂养的猪长势喜人。到了腊月,年关将近,外公会卖掉两头大肥猪,留一头过年吃。卖猪所得将是过年时一笔重要的开支,另一头留下来的会在腊月二十前杀掉,我们称之杀年猪。届时,外公会请屠夫到我家来,再找三人合作将猪拿下,杀猪、烫猪、处理猪的内脏,各环节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接下来邀左邻右舍及附近的亲友们来吃年猪,妈妈和外婆洗手做羹汤,调出百味香,她们做红烧肉、红烧排骨、红烧猪肠、猪肝鸡蛋汤,还有大白菜、大蒜等招待大伙,大伙有说有笑,吃得痛快而满足,相当于过年前的预热。   到了腊月二十三,开始磨豆腐,然后动油锅炸豆腐丸、肉丸、鱼等,大约在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蒸包子。蒸包子可是爸爸的拿手好戏,他和面、发面、制成圆形小面团、做馅等程序一手操作,驾轻就熟,做的包子馅一般是萝卜肉丝、雪里红肉丝、豆沙,包包子的时候,他左手摊开面团,右手用筷子夹起馅,然后捏着面团的上面部分向中间聚拢,再稍稍旋转一下就成啦,很好看的包子!有时妈妈、外婆也一起过来包,很快,包子包好了。接下来妈妈负责蒸包子,出炉了,包子浓郁的香味狠狠地诱惑着我们的食欲,我和妹妹弟弟每次都吃得差点撑破肚子。   除夕之夜,先举行祭拜仪式,在供桌上恭敬地摆好鱼、猪头肉等,再虔诚地烧纸,外公边跪着烧纸边念念有词,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并祈祷保佑全家平安幸福,然后全家都一一跪拜先祖。仪式结束后,全家和和美美地围坐于桌前吃年饭,并互相祝愿,长辈还给晚辈发压岁钱。记得外公外婆对我们姐弟仨说祝语时的眼神是温暖中饱含期待的,他们期望我和妹妹弟弟长大后能有出息。此时,我想对天堂中的外公外婆说,我们姐弟仨都努力了,都过得很好。      ◎年味,就是红红的春联贴出喜庆   每逢腊月二十过后,爸爸就开始写春联,他一写就包揽了半个村子的活,那时村上文化人少,爸爸虽然也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当过兵,在部队里得到过方方面面的锻炼,骑摩托跑邮差、做厨师、跟书法好的战友练过字。尤其练毛笔字,爸爸可上心啦。退伍后,他被安排到一家小铜矿工作,平时一有假期,就风风火火地赶回来帮忙种田锄地,披星戴月,疲惫不堪,回到家里,还跟妈妈一道忙家务,在临睡前还练一会字,如此这般已形成习惯。   每到年底,爸爸的“生意”就火了,左邻右舍、张大爷李大婶等陆续带着买好的红纸,送到爸爸面前,爸爸乐呵呵地接受了任务。爸爸写对联之前的准备工作,我是必须参与的,捧出砚台、盛水、磨墨,我磨啊磨啊,感觉手快要断了,结果爸爸很快将墨写完,我又得继续干活。我有时会嘀咕:“买现成的墨汁多省事,干嘛非要我磨墨啊?”爸爸说:“磨出的墨写起字来顺溜、有劲道。不要怕累哈,想把事情做好,都不可能轻松的啊。”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再埋怨。爸爸写的对联字字遒劲,幅幅洒脱。笔下生草木,墨里藏春秋。邻居们来取时,都连连称赞,爸爸很开心,我也感到自豪呢。现在想想,爸爸说的话很有道理,凡事只有不怕麻烦,倾情付出,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后来,我读了师范,在学校练起了毛笔字,于是,到了寒假,为半个村写对联的差事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我的手上。我提着稚嫩的笔,颤抖着写啊写啊,不停地写,慢慢地,不颤抖了,越写越自信,越写越老练。看着自己写的对联被村邻们很仔细很爱惜地贴在门上、墙上,布满喜庆与吉祥,心情大好,有一种成就感恣意膨胀。      ◎年味,就是舞狮玩船带来吉祥   孩提时代,过年舞狮子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特色表演。这项民间艺术的传承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山林里出现了一头怪兽,凶猛可怕,每逢旧岁将尽,则在村里出现,张牙舞爪,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村民痛恨得咬牙切齿,叫苦不迭。有智者献计,人们就用竹篾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鲜亮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在必经的桥上时,桥下的一群青壮年勇士似潮水般涌出,击打乐器,锣鼓震天,群狮劲舞,声势浩大,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村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保村安宅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灾除害,祥云缭绕。   我们村每到大年初一,自发组织的舞狮子活动就开始了,由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合作表演,每到一户门口,随着欢快的锣鼓声的到来,这家的男主人会放炮仗欢迎,“咚——啪——”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他们顶着精心制作的狮子皮扮成狮子,很威猛的样子,随着鼓乐铿锵的节奏蹦跳着进屋,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接着跃于桌上再跳下来,这些动作娴熟、奔放、热烈,舞动着喜庆的节拍,带来满满的吉祥祝福。舞完后,主人会给点钱和几包烟,以表达谢意,互祝吉祥。趁“狮子”走出门的瞬间,我们几个淘气的小伙伴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拔下几根狮子毛,为什么拔?没别的原因,那毛色漂亮呗。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儿时的我们很幼稚,做事无厘头。   至于玩船,也是一项很有意思的表演。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半月内我们村通常安排两次“打地场”,“打地场”就是选择一户门口场地平整宽大的人家,利用夜晚时间挂起两盏马灯表演玩船。这船其实是旱船,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显得华丽精致。   跑旱船是一种民俗文化。玩船表演的目的是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乘船者立于旱船中,称为“船娘子”,一般选清瘦的男子扮演,年龄不限,被村上自学成才的化妆师一番浓妆艳抹后,有点像京剧里的花旦。表演者中有一名扮演“艄公”,在前面带路,做出各种划船的动作,而“船娘子”踏着快速小碎步,摇着船,保持平稳行船的状态,船旁另有一人饰演小丑,右手拿一把破蒲扇,左手拿一支桨,鼻子被抹上白色的粉,在旱船周围来回摇动蒲扇,那滑稽的动作常逗得观众笑破肚皮,其余人在边上敲锣打鼓,伴奏乐器有:大锣、小锣、鼓、镲等,旱船便根据节奏的变化进行表演。开场的一阵锣鼓音乐结束后,艄公、船娘子、小丑会穿插表演唱,鼓乐手们也会在每一段的最后一个唱词附和着伴唱,但锣鼓声仍不停止。每唱到精彩处,观众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时光渐老,年味永存   斗转星移,那些过年舞狮子玩船的习俗早已消失,而伴我成长的外公、外婆、爸爸都已不在人世。往事如烟,挥之不去的乡愁,让我的灵魂常穿越时空的阻隔,去触碰我呆过的旧房子,以及洒落在旧房子里的笑声,那些诱人的包子,那热闹有趣的打地场,那厚实暖和的棉鞋,外公外婆慈祥的笑脸,爸爸的勤劳能干,都融化在年味里,深烙在我心中……      2020年7月8日首发江山文学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