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江南】秋(散文)

时间:2020-06-15 01:04
  说到秋,人们立马就会想到那云淡气爽的天象,那凌寒东篱的菊花,那黄似黄金剪贴、红如二月红花的树叶,这是秋色的标志。这独特的秋景,早已映在人们的眼中,驻在人们的心中,而且年年相续、岁岁积累,成为美丽的模式,被歌咏、感叹打磨得无比精致。   但我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秋。我以为,秋是感情最充沛、最复杂的季节,而且多种情感聚于一起,相辅相成或者相反相抵,以其景物牵人情怀,让人不能自禁。因此,秋是人们情绪的合歌,她用风雨收熟调动人们的喜怒哀乐,并为这情绪伴奏,使其升华,使其热烈,使其悠长。   秋的景物之美的最大特点是错位的美,人们欣赏这错位之景,因其错位而生悲凉,这也是秋的本意。   比如,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是绝美的,情感是清哀的。二月花之红是生命旺盛之红,霜叶之红是生命衰败之红,如夕阳之红。霜叶越是红,越是离枯落的时候更近,因此,秋天的盛景是衰落的忧伤的喜剧,或叫归零的欢乐的悲剧。季节的欣赏是生物学和人文评判的联合产物。有季节特点,更有人文感觉,而后者比前者更为突出,更个性化。对秋天的欣赏,因为这个季节无论尚有怎样的生机勃勃,就总体而言,都是一年中的衰亡之时,所以,赏着赏着,人们就悲从中来,愁起来了。   许多感叹,叹的都是秋风秋雨秋愁百结,最能搬道叉的唐诗人刘禹锡反说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带诗情上碧霄,细细咂嗼一下,也仍有愁肠欲结、强颜欢笑的意味。   其实,不必强说不愁,秋就是用来愁的。春秋两个季节,在气象学上温度的划分是一样的,但在物候上却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把这现象用一个数轴表示,春是从0到10,以次上升,秋就是从10到0,以次递减。一个是蓬勃兴起的起点,一个是衰落死亡的最后挣扎。所以,这个愁因为是自然规律,不必特别忧伤,只须认同实对。再说了,人有七情六欲,无愁怎么行?那是不健康的。秋把让人愁的任务揽过来,是它的大胆、勇敢。是它用残景清色安慰人的多情,这是很解人意的。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雁南归。”这字里行间直可理解出一个愁字,但这愁,愁得这么清爽、热情、奔放。“留得残荷听雨声”,清香清愁,愁得多么雅致,多么清泠,多么体贴心情。   供愁之物,供愁之景是这样的多,这样丰富:衰草残花、落叶归雁、苍山暮烟、孤旅夕阳、晓风夜雨、寒水野村,睹物生情,思乡思亲、怀友怀世。尤其仲秋明月、重阳黄花,分外引人情绪。   从愁的角度看,秋景很凄美,美得让人落泪。秋为愁生,秋以愁美,调动起自己来吧,让秋愁愁个够,愁个痛快淋漓。渲泄了情绪就轻松了。一身轻松地过每个季节,就一年轻松。年年过得轻松,就一辈子轻松。一辈子都轻松,感情充沛,不枉人生啊!   秋能调动人们的愁绪,用的是景物,秋也能调动人们的欢情,用的也是景物。这景物就是秋野秋田秋收。秋的收获,丰收的喜讯,会让农人乐得睡不着觉,也让所有的人跟着乐,那表示,有吃的,有好吃的。不愁吃喝便是喜,民以食为天,人人都知道的。   秋是收获的季节,因而,秋是最富有的季节,物产的富有让人高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梿枷响到明”。这是宋诗人范成大的名句,写出了那时农人对于收获的喜悦。   平畴沃野上,狼尾巴般粗壮的谷穗,粒满棒子的玉米,穗多穗大的水稻,近一米高结满荚的大豆,秋风吹来,立刻响起一曲丰收的大合唱。鼓涨的饱满的穗子,是农人劳作和希望撑起来的,春种夏管时候的汗水,被时间滤去了水分,留下了秋的结晶。随风飘着的农作物的清香气是多少气味的集合体啊!人们的、机械的、河水的、大风的、太阳的;物理的,化学的。所有的所有的,混合得那么有机、那么融洽。互相辅助,互相提升,互相巩固。   其实,就是风调雨顺年,风调雨顺也是相对而言的。古诗说:三日五日一雨风,是最好的年景气象。但春旱春涝、夏洪夏涝,甚至秋涝也总是发生的,只是各年程度有所不同。轻一些的时候,人工可以干预,旱灌涝排,人定胜天是人们的愿望,主动和天斗,积极应对,总是农作物丰收的重要保证。这是春夏早秋大半年的辛苦事,如今,辛苦换来好收成,大地的丰收,让大地上的人们喜不自胜。   在秋的清哀中愁怅,在秋的丰富中微笑,在秋的冷暖霜露、阴晴风雨中放松甚至放肆一下自己,让情绪随着秋色自动、自主的变化,这是怎样的愉快和欢乐,这是怎样的舒畅和轻松,对这样的秋日,能不感到亲切而热爱么?能不因为美好而难忘么!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