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东篱】腊肉,难忘的美味(散文)

时间:2023-03-15 22:22
  一   春光明媚时,我要跟随文化下乡的队伍前往岩垅乡。   县文化馆的王馆长特地邀请我前往。我们在书法上有很多深入的交流,都是书法协会的会员,友谊不浅。我们相差的年龄有些大,成为不可多得的忘年交。王馆长特别把文化下乡的文化墙这一工程,交由我来完成,并叮嘱我要好好发挥,拿出本事,当然,文化墙上还需要有大段的书法展示,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乡村文化建设,我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午,村里的接待人员特别热情,非拉我们去家里吃点农家饭。我来自农村,深知这一片心意不好违拗,无法拒绝。   原来是村书记请客,我觉得这个规格就高了。青山幽静,绿水围绕,屋前桃花含苞,柑橘葱郁,梨花羞涩,新绿挂枝,一座二层的小洋楼坐落其间,宛如仙境一般!来到岩垅,让人心静了,没有闹市的喧嚣,没有被粉饰过的素朴,虽清清淡淡却觉爽利怡人呢。   很快,不到30分钟,宴席便开始了。   第一个大碗端上来的便是颤颤巍巍的大块肉,显得十分厚重。听同桌人说起,才知道是蒸腊肉!细观,薄,是晶莹剔透五花肉。尝,不咸,盐味刚好。筷子夹一块,入口即化,人间美味啊!我不知自己的感受,是不是也是同行朋友们的感受呢?   看到腊肉,我觉得非常亲切。虽然身边有同行和领导们,那种诱人的味道实在吸引人,我也顾不得什么了。我笑笑,示意动筷子开吃了,在一片笑声中,大家也都跟着操起筷子。好家伙,夹一片,入口,流油,扛不住的诱惑,终于可以把诱惑吞下咽喉了。   看着大盘子里的腊肉,刚才还像一座山,陡峭如斧削的石壁,微黄和乳白交织着,有些像是奇石,我很想抱回家置于书架,做景观。可瞬间石壁就被筷子凿开了,坍塌了。随着腊肉被夹开,一缕缕的芳香,仿佛飘荡了一样,如了鼻孔,进了满怀。我觉得,仅这一道菜就足以奢华了,难怪曾经听人说,十盘菜莫如一盘腊肉。的确,此言不假。      二   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感慨万千。我有着非常深刻的腊肉记忆,那时我也是下乡,到了一位偏远的山区。   我记得那是一位湖南老乡,请我到他的朋友家吃饭,就说到腊肉的事情。他们的腊肉的制作工艺非常特殊,是用山间松柏树枝熏制出来的,是带着山野的味道,朋友说这就有了野味的特色。要知道,他们这里山高路险,砍来松柏枝,要走上十几里的山路啊。那天,我去他家做客,便看见他背负着一大捆树枝回来,满头是汗,非常辛苦。为了一道美味,不知有多少艰辛。他家的腊肉就在灶房间,一块块挂在半空中,肉和屋板都是漆黑的。那天,为了犒劳我,特意用杆子取下来一块。他把腊肉放在火上烧烤上一阵,从漆黑的肉里,渗出了许多油来,“吱吱”作响,并有许多的香气把柴烟的气息给盖住了,复合的味道在阁楼间弥漫着,使得我不由得深嗅几次,好好感受一下到底是什么味道,分辨出味道的层次。烤好了腊肉在淘米水泡洗一番,除却木灰,然后用尖刀,把外面的黑色脏污刮去,露出了金黄的颜色。这时候,才觉得这是腊肉的真实面目了,这般艳丽的色彩,一下子便改变了最初的印象。有个成语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看了腊肉,成语要这样说,“败絮其外,金玉其内”。美食,是可以欣赏的,是一道精美的艺术品。   当腊肉被切成一片一片,摆放在盘子里的时候,一片片肉质,晶莹细腻,几乎是半透明的,码放在盘子里,便如一朵盛开的花。我想,腊肉是经过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传承和演变,才有了此番风情。民族的东西之所以长盛不衰,也是因为不断发扬与光大。说实话,当这盘腊肉端到我的面前时,真的有些舍不得吃。这是一件艺术品,吃了有些可惜。可是,这香气馥郁的艺术品总是要去抚慰肠胃的,夹上一片,放到嘴里,一股甘甜而咸香的味感,在口中蔓延开来,别样的味道,征服了味蕾,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美味的腊肉,让人回忆起来,至今都难忘。   临走时,憨厚的老乡说什么也让我再带回去一块。回家后,我把这块腊肉给了宁波的朋友,结果宁波的朋友看到腊肉黑不溜秋的,直接给扔了,说吃了要致癌,不能吃!我好无语。   我一定找一个机会见见宁波的朋友,就请他吃腊肉,让他转变那些错误认识。   腊肉的美味,让我至今难忘,我常常想起这个词,舌尖就有了想品尝的欲望。当然我更感谢我的朋友,据说在湖南一带,腊肉是用来招待贵客的,我铭记这份情意,友情如香,绵延不绝。      三   后来听说浙江宁波人喜欢吃海鲜,喜欢口味清淡,所以才对腊肉有了偏见,我就理解并原谅了他的错误之举。   对于腊肉,节日保持就想!也许,我就是一个贪吃鬼,那一天,腊肉我整整吃了四大块,嘴角都流油了,唉!别怪我贪吃,真的欲罢不能啊!我不知我的吃相是否难看,但我想,那番吃相,也许主人是最喜欢的,因为客人喜欢吃,甚至是贪吃抢着吃,那才是对主人手艺和菜品的肯定。   那次,我请教了朋友,给与腊肉的做法,我想知道更多。他告诉我,湖南的腊肉,必须用烟熏出来,用柴火烤出来的,烟是腊肉的灵魂,我觉得,所谓的烟火之气,是不是就是根据熏腊肉而得来的,未可知,但肯定有着关系的。我的一个朋友是湖南人,每当放假前,就说,又可以吃到腊肉了。这话对我来说,一点感觉没有,但对于他而言,是浓浓的乡愁的表达。吃过腊肉,我才理解了他。要熏得黑黑的,烧掉外表;给肉退盐后,直接用大火蒸,特别美味!制作工艺上是一种粗犷的感觉,也许机巧的南方人,心中也期待着一种激情,所以制作腊肉就发泄了他们的“狠劲”,似乎要把全身的力量通过热火烧进肉中,这样猜过瘾。有一次,我去四川,那里的腊肉有别致的吃法,要和山上的菌子一起炒,也是不错的风味。菌子很杂,黄色的,紫色的,花花绿绿,有不同的品种,他们说,也无力色彩的搭配,看着好看,就有了食欲。听朋友还介绍,菌子都是一早上去山上采回来的,要采得清晨之气,这需要付出多大的辛苦啊。他们原本是要赶早市的,听说我来了,便留下一些,让我来尝鲜的。我被这份真诚感动了,咀嚼着腊肉,觉得这肉里多了一份真情的味道,而且似乎把一山的真味都嚼于口腔之中,让人倍感享受。   这次的岩垅之行,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有时候,不需太多语言,静静地感受就行,一切都在无言中。送文化下乡,画文化墙的事儿很快就办成了,也让那份情谊上升到了一个至清至纯的空间之中,那面文化墙一直都伫立在那里,好像我最得意的浓墨重彩一笔,也留在那里,让我一直都把那片山水,印刻在心魂之中。我觉得,人家这样盛情,我唯恐尽力不够。走的时候,我和书记说,再有什么项目,尽管招呼,不用腊肉也来,我明白这是言不由衷的话,惹得大家一阵大笑。   那份腊肉的美好的记忆,时常勾起我味蕾的欲望。生活就是这样,需要细心体会,感受。只要有心,一切都美好!感受风情,走进乡村,会有很多美好的发现,还会找到令人惊喜的事。   学会生活,不仅仅是给小学生的教育箴言,对成年人也是一样,生活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也有太多的温暖,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体验。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