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凤凰·天】 文章合为时而著(散文)

时间:2023-03-10 05:29
  年轻时便想写些能被人认可的文字,直到50岁之后才在报刊发了些小文。但一直低调,不敢将文章示人,偶尔在小圈子里显摆显摆,图个存在感。   看书越多,眼界越宽,也越发懂得很多事,但最让我有所感悟的还是那句“文章合为时而著”。一个写作的人,无论你写得再多再好,你所面对的不只是你个人,而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对大众要有一种责任,把这种责任自觉地搁在自己的肩上,落实到行动上,这样的人才会真正受人尊重。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这方面的长处,多为社会留些有价值的文章。   偶然听到一件救落水儿童的事,便到乡下采访当事人和孩子家长,他们对我的造访持怀疑态度,我解释道:我是为了不让英雄无名,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尽一个写作者的社会责任而来。他们知道我没其他目的后才愿意配合,最终救人者经我推荐成为当地“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几年中我推荐的“中国好人”、“江苏好人”以及市县级好人十多名,其中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尽的便是这一社会责任。   这几年中我所写过的文章有:本地知名企业、饮食服务业、疫情期间物业负责人在疫情防控中的敬业精神;清明前夕充实完善烈士生平英雄事迹资料、采访烈士后人;全民创业典型、艺人刘秋园老师的创业经历;关注义工在公益中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八一”期间对退休老兵退休不退色参与公益的义举;里下河水乡文化、船民生活、湿地风情;地方饮食文化、人文特色。所写的文章除以纯文学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文字水平外,多数是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尤其让我感慨的是艺人刘秋园老师的话:“武汉的亲人看到您的文章才知道我这些年在外拚搏的艰辛,看得他们一个个老泪纵横。”烈士后代看到我在文章中如实地反映他们前辈生前的事迹后更是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更多人知道了他们的前辈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牺牲,作为烈士的后代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烈士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因为我是船民的后代,因而我写了很多关于水上船民生活的内容,背景不仅仅是家乡的斗龙河、卯酉河,更多地是突出了整个里下河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人评介我是“里下河文化不歇的歌者”,我却感觉自己是为家乡而歌。为家乡的河流而歌,为家乡一处处已逝去或正在逝去的地名而歌,像西河口、马房,它们都是本地著名的地标,尽管如今已不复存在,却依旧保留了上几代人的美好记忆,将它们重现在读者面前为的就是能给我们的后人一个完整的交代。难怪有些文章让同辈人看了总是勾起他们对往昔的怀念之情,他们说在这些文章中看到了过往的人和事,尤如昨日,如电影镜头在眼前重现。   我写的文章种类很多,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有部分作品将作为本地文化留给后世,如:作为战时军服厂的淮南一厂,中国水利事业的白求恩——特莱克,斗龙河上的船工。还有不少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章也都将成为后人的文化遗产,甚至还有部分文章被教育部门精选为全国中学生作文的训练范文。   写作的人能做到将自己深深扎根在本地文化的沃土之中,创作于服务大众所关注的情感基础之上,才无愧于后人。不为作品能见诸于报刊而沾沾自喜,也不因能偶尔获奖而引以为荣,更不会为出一两本书而以为自己已成大家。扪心自问:我写作不为自己成名成家,不借刊出的文章沽名钓誉,不为赚取出入仕途的资本,不为在社会上赢得他人羡慕,不作为出风头、博名声的本钱,踏踏实实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时代而歌。   如果你能与历史同步,历史将携你同行。如果你著文为民,民将永记你于心。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