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家园】郏县蓝桥记(散文)

时间:2022-11-21 12:11
     我从河南归返,路过著名的汝窑,随即想起了宋代,苏坟也在河南郏县。   夜晚八时,抵达郏县境内。时值村寨上空的炊烟袅袅,村民们开始烹饪饭菜了。望着白纱般的烟雾、安静的村庄,古朴的石街,我遂在姓姚的人家夜宿。进屋时,天空雾蒙蒙的,雨淅淅沥沥的落下。屋内的桌上摆放着一盏灯火,在风雨中摇曳。淡淡又微茫的火光,将门窗半掩的里屋弄的影影绰绰,如混沌的世界。那一刻,我仿佛迈入又如同走进回望汝河的历史风烟之中,祥和安宁啊!   透过那户窗口,汝河大抵也有百余米远。大雨瓢泼,宛如狮子的咆哮,像是从温婉的姑娘转瞬之间变成了跌宕起伏的人生。汝河的支流毗邻苏坟而距离苏坟的档口,又有座丘陵:冒出的烟霭正笼着雨水肆意撩起的雨雾,二者合一。我想起,苏轼跌宕起伏的生命,也思考他为何选择郏县,作为终了的归宿。大概由于郏县人民的善良和不拒外者。   这块风水宝地既见证过沧桑的文化,也诞生过美丽凄凉的故事。早年,听说郏县有蓝河,上架石桥名唤“蓝桥”。蓝河又与汝河相连,犹如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汝河是上游的主流,蓝河则是下游的支流。在前往郏县前,我想若依据,汝河的历史,追溯的长远,也能体会蓝河的魅力。任何独具风韵的美丽,都必有名人遗迹跟文化、历史作敦厚的铺垫。   郏县便是这样的地方,一条汝河、一条蓝河;由传说中象征浪漫、朦胧却又凄凉的蓝桥。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归宿。于是,我与千年之隔的东坡,开始有了心心相印的感觉。   当年,东坡选择郏县为万年吉地,也由于它基于自然风光和文化积淀出来的底蕴。我曾读王剑冰《郏县三苏园》写道“踏足苏坟内外,薄雾笼罩着一切;却也是淡淡、几乎留意不到的一层。苏坟四周的道路一侧,栽植柏树、松树和桂树,林风茂茂”。再往远处望,就是蓝河,上面有座桥,就叫作蓝桥——读至此处,我开始摸索出东坡的心路。文人都爱僻静,柏树和松枝代表“竹柏”一样的人生而蓝桥象征着所经历的爱情,还有文人的风骨。   夜色凝结,隔壁人家的灯火熄灭。瓦砾的房顶被雨珠打得“铛铛作响”,像某种暗示和借喻,泛指苍凉凄婉的一生。它也许属于我,抑或直至古蓝桥。然而还看不见蓝桥,它被无尽的雨和茫茫的山崖所遮蔽。次日,我顺着汝河乘船至峰子口,再转至当伶处:传说这是清代名伶:因与达官贵人相恋,后被追逐并跳河之处。我看着汝河的水,涛涛东逝……   蓝桥架在汝河与蓝河的交界,山壁陡峭、河岸优美。蓝河蜿蜒的绕流着村庄,像护城河般庇佑。妇女和儿童裸足、嬉戏,一会儿踩着水花,划起双桨;不一会儿又撩起裙裾,翩翩起舞。我看见,蓝河水波倒映着粼粼光芒,五光十色的折射在舞女的袖口、裙子的底端。她的笑容,犹如两千年前浣纱的西施,素颜又不失高贵。郏县之美源于人文底蕴,蓝桥化作了陪衬,默默的驻守。   蓝河和蓝桥是郏县处三苏园外,富盛名的景区。与三苏园不同,沉沉的雾霭褪去了,鲜亮却又略带忧郁的气韵,蓝桥虽小,但游客踏访的足迹无数。我在观赏完舞蹈、欣赏蓝河后,由村寨的“末子坊”出来,行至蓝桥:由青石砖和汉白玉一样的碎石铺砌,像玉带、如架设在山间云廊的石桥,将人的情思牢牢锁住、升华。我想起电影《魂断蓝桥》:女子与男子相恋,但因战争的爆发,赶赴沙场的男人死掉了;女的从此沉沦风月……凄美绝凉的故事。   蓝桥的底下,就是蓝河。我曾问过附近的村民“为何称作蓝河”。河水并非蓝色,他们说,蓝代表着凄婉和忧郁,千百年来的汝河及蓝河两岸,造窑的民工和烧瓷的匠人,生活艰苦;不少都死了。他们的爱情也是凄美而令人无奈的。我还站在蓝桥上,似闻诗经《汝坟》之歌谣:“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肆;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描写一位妇女在河岸边砍柴,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这窃窃私语化作缕缕情思,密布字里行间,纯真感人!    郏县蓝桥一带的民风淳朴,可见一斑。   郏县的历史可追溯至周代,周武王伐纣之后,建立的周代崇尚礼教;郏县和蓝桥,便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例:年代久远、美名早成。关于蓝桥,还有记载显示:东坡当年走过这里,乘舟远赴蓝桥;此后,纪昀也曾三度到访郏县,研究郏县附近的裴李岗遗址和龙山遗址……这些,都作为郏县蓝桥最深处的文化底蕴、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积淀。   我伫立于蓝桥上,看着那风韵犹存的石雕、印刻着斑驳印记的蓝桥石砖,徒生了一种沉郁,仿佛当中也搀杂着喜悦、美好和黯然。历史的风烟,如构建郏县和蓝桥的先祖,他们的血脉依然在中原大地上流淌着,依旧焕发着活力和朝气。而我此刻,正站在由文化、历史和传奇爱情的丰碑前,回望前人的心思、品味着历久铭心的历史。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