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星月·八周年】请媳妇儿(散文)

时间:2022-03-27 15:55
     自然形成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繁华喧嚣,乡村地域偏远而辽阔,节奏舒缓而从容,生活单纯而简练。我顺着思绪的弯曲小路,寻着那远去的记忆,记忆中的幸福,绝不是转瞬即逝的瞬间,而是回忆中的快乐……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远去的快乐不尽其数,儿时的零食,简陋的自制玩具,童年的玩伴,朴实的村风等……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请媳妇儿”。   “请媳妇儿”是乡间的一个很有意义的风俗,在正月里,当家子和街坊邻居们,都要把头年里娶进门的新媳妇儿们请到一起,来家里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饭,也趁这个机会让她们认一认门儿、认一认人,以便她们尽快地熟悉乡里乡亲,分清上下长幼,融入村子的生活里。   村子里每年都会喜气洋洋地娶进来三五个新媳妇儿,主要集中在农历十月至腊月里,那时是农闲时节。新媳妇儿刚过了门,人生地不熟的,各家各户你请上一顿,我请上一顿,姑嫂妯娌、大娘、大婶的坐在一起拉拉家长里短,便很快就熟悉起来了。   一入正月,“请媳妇儿”的活动就开始了,最早的人家,有时从大年初一下午就开始安排上了。请媳妇儿是要摆席的,好在正是过年的时候,家里吃的喝的都现成,稍微拾掇拾掇,摆满四个碟子六个碗的席面就准备停当了。农家的酒席,不可能有什么山珍海味、鲍参翅肚,大都是一些杀猪菜,比如猪头肉、猪肝、猪耳朵什么的,有凉拌,也有热炒,荤素一搭配,倒也弄得有模有样。   谁家要请新媳妇儿,现抓可来不及,一般都要事先预定,到家里跟婆婆打个招呼,敲定个日子,由婆婆或者小姑子领着新媳妇儿去。新媳妇儿一天要吃好多家,要不就排不完。那几天里,新媳妇儿们被乡亲们那个抢啊,人家请,不去不合适,怕拂了人家的脸面与心意。于是只好让大娘、婶子、嫂子齐上阵,或者干脆兵分几路,替新媳妇儿代劳,也算是了却了乡亲们的一番心愿。   由于请新媳妇儿太集中,新媳妇儿这家出来,又进那家,从中午一直到天黑,跟走马灯似地转着圈儿吃,有时刚进这家坐下,椅子还没坐稳当、没坐热乎呢,下一家的人就挤在门口儿等着了,还一个劲地催啊催的,新媳妇儿吃不上两口菜,就得起身离开到下一家去。   新媳妇儿们大都害羞和拘谨,不好意思连吃带喝的,越劝越不好意思拿筷子,越敬越不好意思端酒杯。有时三五家吃过了,也并不一定吃得饱,反倒落得一身疲惫,常令新媳妇儿们暗暗地叫苦不迭,却又无可奈何。有人生动地称这种“赶场”式的请媳妇儿的情景为“磨炕沿”,真的是很形象的。   乡亲们都是朴实厚道的,真心实意要请新媳妇儿到自己家里坐一坐,吃两口菜,喝两口酒。新媳妇儿们大多都不喝酒,就倒上一点儿果汁或饮料,碰一碰杯,意思意思,有的人家还特意给新媳妇儿们包一顿饺子。人们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地围坐在一起的场面,让人觉的很是亲切、很是温暖。   趁着敬酒、吃菜之际,领着新媳妇儿的婆婆或者小姑子会向新媳妇儿挨着个儿地介绍:“这位是你二大娘”、“这是你三婶子”、“你叫她大嫂哩”、“这个是小爽,是咱们村里的老师。”介绍到谁,谁就上来向新媳妇儿敬上一杯酒,新媳妇儿红着脸,扭扭捏捏地低着头,甜甜地叫上谁一声。有的婶子、嫂子总爱开两句新媳妇儿的玩笑,荤的素的一块上,甜的咸的一锅端。常把新媳妇儿们臊得一句话都答不上来。旁边的人们叽叽嘎嘎笑个没完,有的新媳妇儿只好从桌边挤出来,在小姑子的掩护下逃之夭夭。   那几天里,新媳妇儿们也是乡亲们之间谈论的热门话题;谁家的新媳妇儿长得好看了,谁家的新媳妇儿嘴好使、会说话了,谁家的新媳妇儿机灵了,谁家的新媳妇儿懂话了,谁家的新媳妇儿贤惠了……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仿佛场院里落了一地的麻雀似的。   三、五天的时间里,新媳妇儿们差不多吃遍小半个村子,都是乡里乡亲的,平时谁家过个红白喜事的,大都动得着,彼此之间都有往来和传唤。有道是,亲朋之间是把锯,你有来,我有去。今年你请了我家的新媳妇儿,过两年你家娶了新媳妇儿我再回请。这份浓浓的乡情,原本就是一本温暖的流水帐,一年一年过去了,谁也落不下谁的亏欠。   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请新媳妇儿已成为历史,大街上再也看不到那些脚步匆匆,神态疲劳地忙着赶宴的新媳妇了。取而代之的是,给红包、甚至是微信红包……也有结婚当天把这份浓浓的乡情、亲情写进份子钱里!   新媳妇儿们是村里的一道温暖、明媚的风景。被请了的新媳妇儿,很快就变成了村里的主人,她们孝敬公婆、生儿育女、把家做活、吃苦耐劳、邻里和睦、里里外外一把手,和自己的男人固守着,繁衍生息,相扶相携着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         (原创首发)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