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柳岸·光】燕来燕往人间情(散文)

时间:2021-12-21 12:18
  燕子是一种十分灵动的雀形目燕科属鸟类。它性情温和,体态娇美,特别是凌空飞翔时,像道黑色的闪电划破长空,非常潇洒与俊逸。它有时低空俯冲掠过,有时紧贴水面疾飞,然后又昂首冲天,飞出一个个优美的大弧,身姿轻盈、飞技高超,在天地间自由自在,有着诗情和韵味,所以,在自然界的鸟类中,我尤其喜欢燕子。   燕子种类繁多,主要以蚊、蝇和田野里的昆虫等为食,而非活物而不取,是农作物害虫的大天敌。众所周知,它是对人类有利的益鸟,与人类关系十分的密切。   唐人刘禹锡有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这里要写的就是燕族中的家燕,是在农家房檐屋中,衔泥营巢,栖身安命,繁衍后代的家燕,它们自古与人类相依相伴,为典型的迁徙鸟。与我也有着扯不断的情缘。      一   小时候,我在故乡黄土地上长大。中原黄土地上的野生动物本来不多,燕子算是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关系密切。有年春天,家中老屋的中堂里,突然飞来一对燕子造访,我感到十分惊喜。忙喊母亲过来看,她看到后,赶紧把房门大开,一再嘱咐我:千万不要惊扰了这对小精灵,任它们自由出入,来去自由。   村里老辈人常说:“燕子不进愁苦家。”的确,别看一窝燕子在谁家正住得好好的,假如遇东家有老人去世,或发生了重大变故,燕子必定另寻他处,重新筑巢。任凭旧巢空置,也不会再有燕子光临。所以,村民们都把燕子当成吉祥之鸟,巴不得落户到自己家里。   对于这对造访的燕子,母亲非常欢迎,尽量提供方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生怕惊扰了它们。燕子们总是成双出对,双宿双飞,共同营造自己的家,共同哺育儿女后代,因而也是爱情与家庭美满的象征。有燕子来家,农村人认为是吉祥喜庆的现象,说明这家家庭和睦,夫妻恩爱。   新来的燕子,来来去去进出十几遍,然后停在院中的晾衣铁线上,交头接耳,一阵嘁嘁喳喳,并不时东张西望。我不明白它们在商议什么,而母亲听得懂,说“它们大概是商量,决定在不在咱家做窝。并告诉我们‘不吃你,不喝你,只借个房梁生儿女。’”   果然,从那天下午开始,这对燕子便频繁地出入我家中堂,每次回来即衔满一嘴泥巴,吐在房檩的南侧,开始筑巢搭窝。三天之后,小窝初见雏形。   看着燕子们出出进进的身影,我想它们的确很是辛苦,为了建造自己的一个小家,起早贪晚,千百次地从村外衔泥回来,一点一点的搭建小窝,着实不易。母亲说:“人世间何尝也不似这燕子》?老百姓们的小家庭,都像这燕子衔泥,一点一滴的积累着过日子,都想尽量给儿女们营造一个安乐窝。”   一个多星期后,燕巢终于做成。晚上它们也不必再出去野外露宿,头靠头匐卧于新家中,不吵也不闹,安安静静地休息。每天天亮,母亲第一个起来打开房门,燕子们随即展翅飞出,身后留下一串清脆的叫声。看着燕子飞去的身影,母亲很是开心,一边着手做饭,一边哼唱天天重复的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二   几天过后,我突然发现,有一只燕子特别恋窝,大晴天也不去猎食,总是伏在窝中一动也不动。开始我以为它病了,但看它警惕的眼睛,滴流流乱转,又不像有病而无精打采的样子。赶紧去问母亲。母亲笑了,说:“傻孩子,那是燕子孵蛋哩,等着吧,不久它们就会孵出一窝小燕宝宝来。”   我见过家中的老母鸡孵蛋,那是个辛苦而又必须有耐心的事情。天性使然,一连很多天不吃不喝,不离不弃。与其说是天性,不如说是责任。动物与人都一样,为了下一代,能吃得万般苦,可献出最诚挚、最无私的爱。由此想到,中国的儒教文化之所以备受推崇,其中的孝义内容,不失最为伟大、是最合乎人心和情理的精髓,堪比日月而光辉,放之四海而皆准。   又一段时间后,燕窝里多出四只小燕雏。平时看不见其身影,但每当燕子父母们猎食归来,窝中齐刷刷地伸出四个小脑袋,张开四张大嘴,等待父母喂食。唧唧复唧唧的叫声,使我充分理解了刚学到的一个成语,“嗷嗷待哺”。   小燕子一天天长大,食量日增,一对燕子父母更加忙碌,从早到晚,进进出出,一刻也不得闲。捉来一只只飞蛾,蚂蚱,小蜻蜓,喂养小燕子。四只小生命,好像永远也不会被喂饱,总在嗷嗷待哺。正像我们农村的孩子们,等不到饭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吃的。无论生熟冷热,能填得了肚子便是硬道理。那时候的农民们,生活十分艰苦,三顿粗饭的营养,根本满足不了身体成长的需求,个个面黄肌瘦。做父母的总是想方设法,从数量上做文章,哪怕自己忍些饥,也要尽量满足孩子们。堂前燕子飞,人间烟火情,多少岁月事,尽在红尘风雨中。   小燕出生的时候,好在正值春夏之交,田里的庄稼一派郁郁葱葱,各种昆虫、飞蛾大量繁殖,燕子父母们又辛勤负责,它们倒是食物无忧。父母猎来的食物,有时因故掉落地上,它们不屑一顾再重新飞去猎捕。我不忍心燕子的辛苦所得,捡起半死不活的猎物,挂到铁丝上,但从没见它们再次叼起,果然燕子是不食嗟来之食。燕子的骨气,着实令人感动。   小燕子很快长大,一身漂亮的羽毛,剪刀状的长尾,完全继承了父母的基因。长大了的小燕子,经常展动翅膀,跃跃欲试,看样子,很想跟随父母飞到外面的世界,翱翔于广阔的天空。   有一天,我发现两个老燕子不再进屋,站在院中晾衣服的铁丝上,嘁嘁喳喳地叫唤。屋里燕窝中的小燕子,一边回应,一边煽动翅膀,看样子准备要飞出去,可又胆怯,鼓不起足够的勇气。   一只老燕进屋巡视一圈,没有停留,仍飞回到铁丝上,好像是做示范,又像是以身鼓励。终于,一只胆大的小燕子震翅飞下,姿势虽然不算完美,但仍能飞到铁丝上,加入了父母的行列。在它的带动下,另三只小燕也先后飞出,站到铁丝上齐刷刷的一排,嘁嘁喳喳,欢声笑语,院子里顿时充满了快乐。老燕子们时而飞上枣树稍,时而飞上房檐头,叫声中显得特别快乐与高兴,似乎是与它的儿女们举行成年礼,也似彰显自己哺育儿女的功劳和成绩。   动物与人类不一样,特别是鸟儿,一旦新生代成年,即要离开父母、离开家。大多父母也很快与之脱离关系,哪怕日后路遇,也可能不再相识。儿女们长成,父母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家里也不再欢迎它们。小燕子今后的命运,只能掌握在它们自己的翅膀里,成家立业,生活、生存,生老病死、半路夭折,全凭自身的本领与造化。自然界的法则,非常残酷,自古以来优胜劣汰,一代一代的传承、进化,才组成了地球上缤纷的大千世界。   小燕子自出飞后,很少再来归巢,即使回来,老燕子也加以驱逐。动物界众生,都本能地执行着自然法则,于人类看来好像不可思议,冷酷无情,但这正是它们生存的理所当然。也许正是这样的理所当然,才会促进物种进化,才会形成千万年的优胜繁衍,才会使动物物种经久不衰。   开始,院中还能见到小燕的身影,几天后鸟无踪迹,不知去向,大概它们去了另一个地方,大概它们组成了新的家庭,但愿,它们继续着繁衍与传承,生活安好。   不久又一窝小生命出世,继续重复着过往的故事。可惜,这第二窝小燕子,没等成年,就毁于一条大蛇之口。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我正在院中树下昏昏欲睡,突然听到燕子们叫声有异,慌忙与母亲走进屋中。但一切为时已晚,地上躺着一只死羽毛不全的燕雏,房梁上一条大蛇正不慌不忙地爬向隐蔽处。我抄起竹竿,欲把蛇弄下来,与小燕子报仇。母亲摆摆手,叹息一声,说:“既然木已成舟,何苦再伤一条性命。弱肉强食,蛇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然它们会被饿死。”   第二年,燕子没有再来,一处空巢蒙上了蛛网,冷寂寂地遗落于房梁上,诉说着往昔的岁月。      三.   燕来燕去一春秋。十多年后,为了生活,我也如同离巢的小燕,离开故乡,远离父母,植根在大东北黑土地上的城市中。慢慢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整天忙忙碌碌,上班下班。与燕子的故事,断了档,十几年没有新的接续。   那时候住的是平房,东北城市中低矮破旧的那种,好在自有一院,也算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孩子上小学那年,房檐下筑起一个燕巢,一对燕子整天在我们头顶飞来飞去,我们不去打扰它,它们也不惧怕我们。三口之家,俨然多了一对房客,人燕相安无事,相互处得非常和谐。   一天,我与女儿讲起母亲给我讲过的故事。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农妇,看到家中燕子因故折了翅膀,不能外出打食,在窝中饿得有气无力,奄奄一息即将毙命。于是农妇般来梯子,把受伤的燕子救下来,为它固定好伤翅,每天去田里捕捉昆虫,细心喂养,悉心照料。入秋时,燕子康复了,妇人不能留它度过寒冬,必须放归于自然,于是就缝了一个精致的小口袋,里面装上一粒葵花籽,挂在燕子项下,放飞它回归南方。   第二年春天,燕子回来了,落在农妇的肩上,项下依然挂着她亲手缝制的小口袋。农妇取下来,看到里面换成了一粒南瓜籽,她感到十分神奇,就种到后院中。南瓜很快生根发芽,农妇天天浇水、除草、施肥,精心修好篱笆,免得家畜进来糟蹋了南瓜。过了些日子,南瓜长起很长很长的秧蔓,开出一朵又一朵的大黄花,可就是不结果,农妇有些失望。   直到秋天,秋雨绵绵,老天紧一阵慢一阵地天天下雨,田里的庄稼全泡在水中,家中没有一粒米,房屋也四处漏,夫妻二人愁眉苦脸相望,但束手无策。   突然,院中传来燕子的叫声,农妇隔窗看去,见一只燕子冒雨站在院中的树上,一个劲儿对她鸣叫,并不时拍打翅膀。农妇认得是带来南瓜籽的那个燕子,就应声走出房门。而燕子展翅向后院飞去。   跟到后院,农妇惊呆了,一个大南瓜,有房子那么大,黄橙橙地摆在后院,黄花绿叶装点着左右。农妇赶忙叫来丈夫,拿锯子在南瓜上开了一个门,把村中塌了房子,无处安身的乡邻全叫进来,打算暂时遮风挡雨。   是夜,山里的洪水大爆发,冲垮了村子,淹没了农田,淹死了很多人。住在南瓜里的人,被洪水飘到一个遥远富庶的地方,他们重建家园,后来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听完我讲的故事,女儿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说出一句与她年龄不相符,有些禅机的话来:“前因后果,善有善报。”   接着她问我:“咱家的燕子明年还来吗?来的是不是还是这两只?”   这两个问题我不好回答,已超出我的知识范围,说实在的,这些问题我也想弄个明白。于是想了个法子,弄来一段红色塑料电线皮,打算给不会飞的乳燕套上个脚环,期望今生有幸再能看到它。   趁老燕子外出猎食不在家的机会,我搬凳子掏出小燕。刚弄完第一只,突然一阵尖叫,老燕子回来了,它不可能理解我有没有恶意,动它们的孩子,必然要拼命保护。于是一个俯冲,在我头顶上猛啄了一口,并且一声比一声叫的急,叫的愤怒,我只能急忙放好小燕子躲下来。看到老燕子飞来飞去,叫声中充满敌意,显然有些怒不可遏。我心想:坏了,原本无恶意的举动,却造成了老燕子们误会,赶紧躲进室内,以便平息愤怒的小鸟。   还好老燕子愤怒过后,依然继续哺育它的孩子,家中的其他人依然与它们和睦相处。只是我一出现,燕子即把我当成“敌人”,尽管我换过衣服,尽管时间过了很久,那两只燕子,只要看到我的影,必定叫声有异,并作出攻击的举动。   妻说:“燕子不居仇人家,看来明年咱家的燕窝一定会变成空巢。”   第二年,燕子果然没有来,望着空空的旧巢,回想起去年的燕语声声,我心里感到愧疚,后悔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有些失落与伤感,不由想起忠烈义士文天祥那首著名的诗句:“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地球上万物皆有灵性,人与自然本应和睦相处,哪怕产生的误会,都能出现隔膜。燕子是人类的朋友,人类需要燕子,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球,才是我们最美丽的家园,才是地球人类最幸福、最舒适的环境。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