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军警】溢满乡情的红薯(散文)

时间:2021-10-31 07:28
  清冷的深秋时节,一块醇香缭绕的烤薯,常能将我的思绪带回到故乡。在游子心中,红薯里封存着最温热的记忆,最浓酽的乡情。   在老家的诸多农作物里,乡亲们对红薯有着特殊的感情。在那些缺吃少喝的清贫岁月里,红薯是乡人不可或缺的口粮,如若遇到旱涝不均、夏粮欠收,红薯更是人们赖以度日的关键食材。故乡的民谣里说:“这院到那院,吃的红薯面;这庄到那庄,喝的红薯汤。“就是那段艰涩生活的真实写照。等到我们儿时,乡亲们的生活已有很大改善,但红薯仍在制作美食、饲养家畜、副业创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大家还保留着种红薯的习惯。   老辈人称收获红薯为“出红薯”,出红薯讲究时节,出得早了影响糖分及产量,晚了容易冻伤,所谓“红薯过立冬,出了只可扔。”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霜降后至立冬前,才是出红薯的绝佳时节。每到这个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齐上阵,来迎接最后一场秋收盛会。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使清冷萧瑟的原野,变得格外的温暖丰饶。   至今仍记得那份收获的充实与快乐。先是要把红薯藤割掉捆好,装车运回,晾晒码垛,这可是牛羊越冬的上好饲料。精细人喜欢用耙子出,这样不容易刨伤红薯。瞄准了,用足劲,嘭地一耙子下去,再反推耙柄撬一下,顺势取出耙子,伴着咯咯吱吱的碎响,一窝体态丰腴的红薯就被刨了出来,拎起来抖抖土,集中到一堆,看着身后逐渐隆起的薯堆,心里甭提有多美了。只是干起来费时费力,常累得人腰酸背痛,满手血泡,因而很多人用铁铧出。一手驭牛,一手扶铧,随着铁铧的平稳推进,一垄垄红薯就被翻了出来。   而后将红薯运回挑选,无损伤的藏到窖里,能一直存到来年暮春,人畜均可食用;有损伤的及时在手推板上切成薄片,摊开晾晒制成红薯干,可以煮饭吃,也能卖给造酒厂。故乡的红薯富含淀粉,更多的会被制成优质粉条,成为乡亲们一项重要的副业收入。   我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烤红薯,饭做熟后往灶灰里埋个红薯,放学后奔回家,扒出来时余温尚存,外焦内香,回味悠长,很是诱人。另一种更有意思,跟小伙伴们在郊野放羊时,在田里觅到几块遗落的红薯,抱来一捆柴草点燃后,将红薯扔进去。几个衣衫单薄的放羊娃聚拢过来,取暖烤薯两相宜。这种烤薯外表黑糊糊的,里面却绵软酥甜,浓香扑鼻,热力十足,吃上几口周身便暖融融的。   现在想来,未吃故乡的红薯,已经有十多年了,但那种与薯为伴的流金时光,却深深地刻在了怀乡者的心里,温暖着我的记忆,牵动着我的乡情,使我在倍感怀恋的同时,更告诫自己要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厚道做人,勤谨做事,活出自己的风采。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