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月白】枣花最是思乡物(散文)

时间:2021-09-01 04:00
  枣花开得迟。当很多花儿都争相闹春的时候,枣树的枝头还是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生机。等那些花儿都累了,走入春天的深处之后,枣花才默默地绽放。   枣花很小,淡淡的黄绿色,小米粒儿一样。也许是没有艳丽的色彩,它们的绽放似乎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根深树大,数不清的枣花聚在一起,香气就浓郁起来了,甜甜的味道随风飘散在村庄的角角落落。蜜蜂冲着花香而来,不在乎枣花的长相,在枝头“嗡嗡嗡”地忙碌,采集“枣花蜜”。家乡的花蜜有正儿八经名字的,只有“枣花蜜”和“槐花蜜”,其它被一律叫做“杂花蜜”。人们尤爱“枣花蜜”,奉为上品,自有他们的道理吧。   枣花落下去的样子,不像杏花、桃花那样飘飘扬扬。如果杏花、桃花落下去的姿态像雪,枣花儿就像雨、像霰——沉实。枣花从枝头坠落的时候,直直地冲向地面,少有随风飘扬的。如果风大,这场霰一般的坠落,似乎就有几分悲壮:不一会儿,枣树下面的地上,就会铺满厚厚一层,让人不忍踏步。苏轼在一首词中说,“簌簌衣巾落枣花”,这个“簌簌”用得很形象,也很生动。当初他从树下经过,一定起了风,下起了枣花霰,枣花才引起他的注意,幸运地被写进了诗篇。   枣花要落的时候,正是收麦的大忙时节。儿时,每次挎着篮子去地里拾麦穗,从枣树下经过都要等上一会儿,听听枣花儿落下去的声响。等不及了,对着枣树抬脚踹几下,一阵密集的枣花就会从天而降,砸在头发上,砸在衣服上,砸在脚下的浮土上,密密麻麻。我很佩服枣花的勇气,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毫不留恋枝头,决然而去颇有几分英雄气慨。   母亲会用面粉和红枣,做成一种也叫做“枣花”的稀罕物。发好的面,被揉成长条,盘成“如意结”的形状,再在“如意结”的结点和结环上,分别嵌入一粒红枣,放到笼屉里蒸熟。紫红色的枣子映着雪白的面粉,晶莹放光,惹人喜爱。“枣花”谐音“早发”,寓意非常明确。春节祭祖有它,去姥姥家走亲戚有它,姐姐出嫁的嫁妆里也有它,谁不希望“早发”呢!   我觉得“枣花”叫做“面花”才更确切:每块“枣花”上的枣子并不多,只有几粒,是用来做点缀的。村里人一说起枣花,大多时候并不是指枣树的花,而是用面和枣做成的花。“枣花”实际上就是一种变形的馒头,为了好吃,母亲会在发面里加入一些白糖,吃起来比馒头甜多了。朴拙的“枣花”,应该是村子里土生土长的糕点吧。   能吃上一块“枣花”,就是沾上了喜气儿。村子里的年轻人结婚的时候,新娘嫁妆里的“枣花”最是抢手。小“枣花”被最先抢到的人独自揣到了怀里,大如脸盆的那一块,被掰成许多小块儿,分给在场的人吃。人们喜气洋洋,面花儿粘在嘴角也来不及擦,都感觉比吃块儿喜糖、抽根喜烟幸运多了。   “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灌壶酒;三十儿,贴花门儿……”在腊月的声声童谣里,我仿佛又闻到了母亲刚蒸出笼的“枣花”的味道。那里面,还有一股春天的枣花甜甜的香气。真想像苏轼一样,再一次穿行在故乡春天的枣树下,穿行在故乡的腊月里,听一听枣花坠落的声音,尝一尝“枣花”的甜蜜。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枣花,开在暮春里,也开在腊月和新年里,这小小的花,平凡的花,却最让人思乡。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