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东北】朱自清故居情思(散文)

时间:2021-07-24 01:07
  年少读过“荷塘月色”,神往朱自清故居,欲一睹先生的小院和早年生活。昨日,带着一份虔诚,一份敬仰有幸走进了弯弯曲曲,又长又窄的小街,参观了扬州“安乐巷27号”。朝东的黑油油的大门,显得深沉庄重。内是一个小院子,地面是用石块铺成的,两旁整齐地摆放着一盆盆的花,时逢初春,姹紫嫣红,格外娇艳。在这冷清又有点寂寞的小院走廊,我默读朱先生名句格言,似乎看见先生正端坐在木椅上冥想,然后谆谆教导我们,引我多思虑,走正路。“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需乎修饰……我们所能希望的只是:说得少,说得好。”《语文影及其他》“钱与文字皆觉其少;钱宜少用,文宜多作,勉之。”“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荷塘月色》“细节就是一言一行一之微,一沙一石之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辉也罢,倒楣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儿女》……   我满怀逸兴,顿觉清爽,慢步进出先生故居,环顾四周,不禁投去崇敬的一瞥。那卧室,一张旧式木架床,一顶夏布帐子,一条素色薄被。床前书桌上,翻开闲书一本,旁边放着一支黑色自来水笔。卧室里挂著作家柯蓝夫妇赠送的条幅:匆匆远去背影长留。卧室沉浸在一片静朴氛围中。先生一生清贫,一身正气。他虽已远去,但荷塘月色依旧,背影长留。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在报考北大时,才改名“自清”,同时给自己取了一个字叫“佩弦”。这个名和字都是有来历的。“自清”出自《梦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借以勉励自己不要在浊世中迷失了自我。先生人如其名,一生以“清”自律,赢得了最高领袖的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立志之后,便是明志,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   我边看边想,朱先生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可他又是一位不可多得教师。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以德感人,为人师表。教师内外兼修,树师表形象;德艺双馨,育中华新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学生如何正派为人,皆先从自我正派为人做起。先生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无愧教师的天职。他拒绝诱惑静心教书;远离浮躁潜心育人。他清廉教学,道德人生。其身正,不令其行。先生首先是一个有品德的人,再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他明了要得到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习并领悟尊重他人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职业道德是做人之本,为师之本。先生是一面镜子,以德感人,为人师表。他清廉教学,道德人生。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先生的德和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没有热情和智慧,没有道德知识,就说明他精神境界不高和个性贫乏。试想,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高尚的人吗?”“身正为范”,教师尤其需要一身正气,社会有腐败,教育不能有腐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向学生索取回报,要无私付出,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当今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什么状况?有多少人给教师队伍增了光,多少给教师队伍丢了脸?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像朱自清先生这样?!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