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清晨】读书与旅行(散文)

时间:2021-06-27 00:5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这是我一直以来奉为座右铭的一句话,之所以喜欢这句话,原因有二:其一是与我性格有关,其二,这曾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赠与我的话。这句话里涉及到了读书,旅行和交友,交友我不做过多的阐述,我只谈谈读书与旅行。   若你要问我,读书和旅行,谁更重要,我只想说,但凡旅行游出味道的,读过的书定然是不少的。不过,不是一趟西藏骑行就能悟透人生,不是一次丽江之旅就能看尽红尘,不是登一次珠峰就能藐视天下山川。读书与旅行密切相关,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漫游故宫,登上长城,我们的思绪就会回到过去,寻着历史踪迹追思似水年华;当我们登上岳阳楼,眺望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我们耳边自然会回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国情怀。游览历史名胜,实则在翻阅一部感性的文明史书,是我们的心灵与古人心灵的一次碰撞!   周国平说过:“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超脱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试想,倘若你不了解这些历史,不懂的欣赏故宫古建筑之美,你会觉得除了山就是水,除了水就是房子,天下之大,这些东西哪里没有呢?在这里,有许多东西你是无法体会的,这些东西就是所谓的“味道”,当别人问起你某个地方怎么样时,“嗯,还行”我想这就是你唯一的回答了吧。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即使拿来做饭后的谈资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将旅行与读书结合起来,读书是为了了解传统文化,旅行是为了开拓眼界,扩大胸襟。   刘墉说:找工作要看学历,而创业要看阅历。这是不无道理的,年轻人是需要一定的旅行游历来作为人生阅历的重要积累,来打开他的视野和心里范围。一个人,要是没有一个宽大的胸怀,是难以成就大事的。   但凡旅行,可以分为三种,其一:自然地理风光,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二:人文历史,感受文化历史带给人的厚重。其三:二者的结合。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才能游出味道,而这种审美观的形成是要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看山如看画,游山如读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游历中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流行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网友调侃道:“那我给你来一道说炒就炒的鱿鱼,你看合不合胃口”好笑之余,我认为旅行还是应该要多一些理性。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意味着没有丝毫准备,不要因为要了风度而没了温度!决定去一个地方之前,首先要清楚它哪点吸引着你的脚步,其次,一定要对你所去的地方有个充分的了解和出行计划。   关于旅行的意义,有的人说在于路途中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体验这种未知带给人的快乐;有的人说旅行的意义在于找到真正的自己,当你走在远离城市,远离工作,远离熟人的某个角落,你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意义无对错之分,要因人而异,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意义,这里我转述胡适先生对意义的理解,意义就是你能够说出你为什么去做它。所以,远行并不重要,去哪里不重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才重要。   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行程总是困难重重,被人算计,发生冲突,遭遇灾害,当这些不可避免的发生,有些我们无法预知,有些是我们可以知道或避免或有心里准备的。谁都可以自由去旅行,只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至于会不会游,却考验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或许不该用来简单评估这两种学习知识的途径,但在作“行万里路”这个动作的时候,是需要先用“读万卷书”来指导该怎样来作好这个动作的。   我们也不应该总是去追求胸怀万卷书或远望行走万里路,而是先学会一本书,或行一里路。也许懂得这“一本书”和走过这“一里路”后,你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不奢求更多的探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需要去读的书本,是多余的一堆废纸而已;不需要去行走的旅途上,只是一些多余的风景……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