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晓荷.暖】购书(散文)

时间:2021-06-05 00:02
火币网      生活中,我不是一个读书人,但我却是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我因为喜爱书,所以购买书籍就成为了我在生活中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在我们村子,父亲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的书柜里,除了他在实践中需要用到的花卉养殖专业书籍外,大多数为古今文学及历史书籍。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平常我很少遇见父亲买书,这样一年下来,父亲的书柜里添加不了几本书。然而,父亲对待读书一事如种庄稼一般精耕细作。在父亲看来,一本书不读上四遍五遍,不算做精读。由此,父亲习惯了在生活中把一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记得朱自清先生在《买书》散文中曾说:“买书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我想,这句话用在父亲身上,也不为过。所以,我小时候对读书的热爱也是源于父亲的影响。   记得上初中,我们乡里有一家书铺。那时候,我常常把每周节省下来的伙食费去买书,长期下来,自己因为经常饿着肚子上学,导致身体渐渐变得消瘦。初一下学期,自己因为购买的阅读书籍多了起来,逐渐对文字产生了兴趣,便尝试了提笔写作,到如今将近二十年。   真正称得上购书,还是在我初三从乡村转入县城读书开始。当时,我与爷爷奶奶居住在县长征路一处四合院里。爷爷小时候是孤儿,他没有上过一天的学堂。后来爷爷自学成才,从他年轻时起,一直到老年,爷爷从没有放下读书的嗜好。爷爷一辈子读了不少的书籍,直到他晚年还坚持每天看报纸,写日记。可以说,爷爷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在我的印象里,生活中的爷爷是一位极朴素拮据的人,但他在购书上从不打折扣。不论是新华书店,还是报刊亭,都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候,爷爷的书桌上堆放着一摞摞的书籍,例如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毛泽东选集》、70年代出版的《周恩来选集》以及往后不同时期购买的不同种类的书都有。爷爷的书多数购买自新华书店,这从爷爷读过的每本书的背面红色印章中可以看出。如今,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他留下的书籍除了一部分被我父亲收藏外,其余的书籍已被我珍藏于自己的书柜中。   当时,受爷爷的影响,新华书店成为了我经常光顾的场所。往后每一年的压岁钱及平时从长辈手中得到的零花钱,我常常因省吃俭用去书店读书买书。那时候,县城除了新华书店,求索书店以外,还常会有一些生意人在县城街道上摆设地摊书售卖。每次,当我放学路上遇到有地摊书卖时,内心都感到由衷的欣喜。虽然地摊书一直都存在大量盗版与瑕疵的毛病,但对于我们普通的读者来说,能花上个5元,10元钱就能够买一本厚厚的名家全集作品回家阅读,也是无碍而超值了。   等到我学业结束,一个人前往上海漂泊做工,每月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工资多少能够拿出一部分钱去买书。在上海八年,福州路及泰晤士钟书阁是我常去的地方,那些不同风格的书店前前后后我也都跑了个遍。可以说,在上海八年的做工生活,自己是感觉充实的。记得我每次去福州路,总要找一家书店坐下读书或购书,以至于每一次去逛书店,临走时若不购买一二本书籍带回,誓不罢休程度。至此,每年春运假期返回老家,手上总会提着一箱子的书籍。母亲看见,以为我在上海做着旧书生意,殊不知,那些成箱的书籍已经被我在闲余的时光中一本本吃进了肚子里,为我精神的田地带来了充足的养料。   如今,从上海回到老家生活三年,每日坚持读书。随着课外书阅读的增多,不定期的购书成为了自个生活的一个亮点,只不过是从往日的线下实体书店购书转到如今的线上淘宝,京东购书,这是一次智能时代的转变,也是生活的便捷所需,书也由此从纸质版本变成了电子版本。我想,未来人们对于购买书籍阅读的重视度如何,将最终决定着社会未来发展的广度与高度。   关于购书,就此点到为止吧。人这一生,还是要多买几本好书来读为好。   ——2020年5月25日凌晨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