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一江碧水为君咽

时间:2021-06-01 14:45
火币网   今年夏天,我去浙江师范大学参加暑期培训,到了金华,不禁想起了牺牲恰好十年的英雄孟祥斌。课余,特地前往当年的英雄殉难处一谒。   时节正值酷暑,从宾馆出来,一路走过去,汗如雨下。大约二十多分钟,终于来到了婺江边。江水碧蓝,波浪涌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一座石拱大桥如彩虹般横跨江面,大桥上车水马龙,江两岸高楼林立,此处已是金华市区最为繁华的所在。   站在桥上,面对滔滔江水,目测着从桥栏到水面的巨大落差,一幅铭刻在头脑中的画面渐渐清晰起来:十年前的那天上午十一点左右,青年军官孟祥斌刚刚完成训练任务回到部队,带着来队探亲的妻子和三岁的女儿,悠闲地走在这座桥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幸福满满的三口之家啊。忽然,桥上有人大叫:“救人啊,救人啊!有人要跳江!”孟祥斌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女子扔掉手机,从十多米高的桥上跳入江中。他没有来得及和妻子打招呼,甩掉鞋子,跟着纵身跳下了大桥。孟祥斌奋力一次又一次地将落水女子托出水面。因江宽水凉,体力不支,他和女子渐渐下沉。这时,闻讯赶来的一艘快艇驶近,孟祥斌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女子托出水面,可他自己却沉入江中……   在桥上焦急等待的妻子,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孟祥斌沉入水底,悲痛欲绝。“老孟!老孟啊……”那撕心裂肺的声音回荡在江面上,三岁的女儿也跟着哭了起来。“爸爸,爸爸没有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孟祥斌,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给亲人和战友留下无尽的悲伤。他,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市,也感动了全中国。   此后多年,我曾多次在班会课上播放孟祥斌英雄事迹的视频,班级的很多学生看了泪流满面。此时,作为班主任我什么都没有讲,什么也不用讲。   孟祥斌,不是神,他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的人,即使他没有牺牲,他也是英雄,也是令人敬佩的。一个普通的军人,他忠诚,勇敢,善良。我想,这样的人,就是在战场上,他也会为了国家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事后,许多人在讨论英雄救人是否值得,就跟几十年前人们议论那个为了救一个老农民而牺牲的大学生张华一样。这些年,许多国人已经习惯于什么事情都要从经济角度去思考问题了。   固然,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一个社会要求所有人都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也是不道德的。但是,英雄的牺牲本来就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再说,生命的价值能用物质来衡量吗?但愿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所有的生命都能活得充盈,而不是失血过多的苍白。真正值得反思的,倒是那些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动辄跳楼投江的脆弱者。   许多时候,当这个社会需要我们伸出一双温暖之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感到不平衡。那些贪官污吏中饱私囊,花天酒地;那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丧尽天良,毒害儿童;那些从小悦悦身边走过的司机行人的视而不见,冷漠无情;特别是那些因为助人却被恩将仇报的案例,严重地伤害了我们的善良。但是,如果因为这些,我们就抛弃人性中的悲悯和勇敢,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   英雄牺牲的那座大桥,原名通济桥,现已改名城南桥。江的南岸郁郁葱葱,大堤之上,碧树鲜花之中,有一座巨大的雕像,雕像的造型是孟祥斌飞身一跃的雄姿。   英雄已去近十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年从电视上看到的金华民众数万人自发送别孟祥斌的场面仿佛就在昨日。一江碧水若有恨,当为英雄咽千年。   生命不过是宇宙短暂的一瞬亮光,之前是无穷的黑暗,之后也是无穷的黑暗。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不管生命如何短暂,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金有发,陕北农民,解放战争时参加担架队上前线。他的妻子把自家藏在山里的几十斤谷子挖了出来,连夜推碾子磨米,准备送给部队。小米碾好的时候,发现背上的孩子已经饿死了。女人把孩子的小尸埋在草丛中,背着小米循着枪声找到了部队。彭德怀知道后眼泪汪汪:“没有老百姓,哪有中国革命?边区人民对我们恩德如山!”   在对越作战十年中,云南有一家普通农民,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了两个儿子,可媒体从未报道过的;而且最让人动容的,是这一位平凡的伟大父亲,竟然在支前打理参战烈士中,为烈士洗尸时,洗到了自己参战的儿子!   这是一种怎样撕心裂肺的疼痛,这是一种怎样的人世间超级摧残啊,再坚强的父亲,恐怕也难以承受眼前这血淋淋的沉痛打击。   这位父亲叫骆有德,是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人。后再将小儿子送上战场,又在1984年者阴山作战中英勇牺牲。   他们才是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真正的魂魄!   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却对英雄缺乏应有的尊敬。   杭师大王菘舟老师曾经讲过自己上《邱少云》的亲身经历,那是一次面向全市老师的公开课。王老师说,那是一次完全失败的公开课。课上,他问一个孩子:你是怎样看待邱少云的?那个孩子竟然回答说:他就是个傻瓜。王老师一下子懵了,他居然忍不住随口骂了一句粗话:“你他妈的才是傻瓜呢!”全场听课老师一片哗然。事后,王老师也为自己的失态懊悔不已。   无独有偶,作家王树增写过这么一段话,让人振聋发聩:我在写《朝鲜战争》的时候,一个日本记者到中国访问,在一个大学提出一个问题,说:“你们知道你们有个邱少云吗?”结果有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说我们都知道那个傻冒。这个日本记者回去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朝日新闻》上。文章不长但题目非常吓人,叫作《支那人的堕落》。   也许,这仅仅是个例,但已经足以让我们警醒!   忘记历史,对历史的冷漠,都意味着背叛。一个不知感恩的民族,永远也不可能强大;一个冷血的民族,永远不会有辉煌的明天;一个没有良心的民族,也永远没有幸福和希望。   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据说,几年前,居然有人把孟祥斌注册为卫生纸商标!这简直就是对英雄的莫大侮辱。该商标虽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被迫注销,然而,我们不能不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有人习惯性把这些丑陋现象归结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利欲熏心,利令智昏;道德沦丧,人性堕落等。诚然,在这个焦虑浮躁像野火一样蔓延,人的思想观念处于冲突和裂变之中的社会转型期,出现一些光怪陆离得现象,也不足为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主流媒体对英雄人物的宣传往往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加之全球化时代的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造成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提起英雄人物不是敬慕和崇拜,而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其实,很多英雄人物,他们本身的事迹就足以令人感动。但是,有些人似乎还嫌不够,非要给他们抹上浓墨重彩,遮住他们脸上的瑕疵;镀上金色的包装,裹住他们有血有肉的身躯,结果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高大全的神像。随着岁月的流逝,色彩消褪了,镀金剥落了,疤痕出现了,神像在人们心中轰然倒塌。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相信英雄,甚至于把英雄当成小丑来肆意取笑:阿庆嫂是胡传魁的情妇,董存瑞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   针对许多伪圣化的宣传美化,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敢于直面事实真相的社会。如果说特殊的年代因为某种需要,而出现过一些宣传上的败笔,那么,现在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吸取教训。陶铸同志早在《太阳的光辉》中写道:“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了它的灿烂光辉呢?没有。英雄人物即使身上有一些缺点,那又算得了什么?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说实话,当年看了电视剧《殷雪梅》,我就深有感触:有必要拍十七集吗?殷老师最感人的地方,不在于她是如何帮助差生,也不在于她是如何任劳任怨;就在于她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保护了学生,牺牲了自己。就凭这一点,已经足以在人们的心中树起丰碑。事实也正是如此,二十万人自发走上街头为她送行,已经足见人们对她的景仰。令人遗憾的是,殷老师在剧中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她完美无瑕,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甚至没有生过一次气,发过一句牢骚,这符合生活的真实吗?其实,即使殷老师生前有过什么私念,跟领导发过什么牢骚,跟学生发过什么脾气又有何妨?这会影响她的伟大吗?商业上的虚假宣传都要负刑事责任,难道在思想文化领域就可以违背生活的真实吗?   世间并不缺少美玉,但是,美玉一旦落入拙劣的工匠之手,雕出的东西往往让人厌恶。其实,过度包装和恶搞一样,都是糟践英雄。   真正的英雄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一个为了他人利益而勇于献身的人,谁也不够资格嘲笑和亵渎。即使有人心理变态,别有用心,也是蚍蜉撼大树,可悲亦可笑。   十年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当年金华人方向先生创作的那首催人泪下的歌《这一次》:   这一次你纵身一跃/滔滔婺江见证壮烈/这一次你奋力的托举/托起生的希望震撼人间/这一次你永远离去/传扬正气如唱大风歌/这一次虽不再醒来/却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人间/把生给了别人/用死铸就军魂/古老的通济为你呜咽/金华山水把你铭记/英雄就在身边/英雄并不遥远/你用军人的脊梁挺起一座丰碑/一座永恒的丰碑。   孟祥斌,我永远向你致敬!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