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荷塘“PK大奖赛”】听党国英讲振兴乡村经济(散文)

时间:2021-05-13 00:21
火币网   走进教室,讲座上放着党国英的座牌。心里一阵欣喜,党国英我似曾熟悉,恍惚在《求是》上读过他的大文章——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振兴乡村战略,是中央十九大报告关于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宏大课题,如何振兴?乡村的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实现乡村发展?个个疑惑萦绕于心。我们满怀期望,翘首以待。   “人口布局是个大问题。”一个“布局”就把我吸引住了,“布局”二字,意义在于人为地把控人口流向。传统的户籍制度把人固化在出生地,改革开放把“这坛死水”激活。实际上是说乡村人口流向问题,城乡人口问题,城乡比重问题,看似与主题无关,实则紧紧相联。乡村振兴战略,与人口布局有着紧密的联系。   “以积极的城市化建设推进乡村建设”。什么是积极地城市化?积极,是一种态度,与消极、被动、自然变化相对,意思是乡村建设中“城市化”是发展方向,不应该消极、被动,而要主动努力。乡亲远离故土,农村出现空壳村,人们大都以为他们日后会回到这片故土,党教授一句“越穷的地方越不愿意回去”讲出了乡村中很多人的内心。土地贫瘠,山高路陡,居住条件差,人们经过繁华城市生活之后,有谁还愿意回去呢?老家或许只是心里的一个念想而已。沈从文一部小说有这样一个情节,说的是女性在城市从事性工作,城市给了她们自由的空气,如果他们在农村,未必就生活得很荣耀。这是对贫瘠土地上走出来的人不愿意回到乡村最好的注脚,最现实最到位的认知。正如谁也不愿意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党教授的观点新颖独特,语言朴实,把握住了农村发展和农村人内心的思想脉络,带着泥香,如清新的空气拂过面颊。   “乡村发展是乡村人口减少的过程”,这是农村目前的现状,也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我们不能为农村人口逐年减少而惊呼,而是要主动地为农民进城创造条件,“穷农民不可能拥有现代化农村社区的生活”。我反复思考才明其义。一个现代化的农村社区一定是物质文化建设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社会贤达、经济中上层人士的聚居地,是物质精神两个文明相融相映产生的“现代气息”。听来耳目一新又颔首赞同。“穷的地方,乡风不好,人际关系不好。”农村纯朴,乡风纯朴,无可厚非,但是,经济落后的地方越缺少文明,越彪悍野蛮,思想越禁锢狭獈,这是不能回避与否认的现象。我看农村很多低保户、贫困户,除了客观灾害所致以外,大都人际关系特别差,他们思想贫穷,固执己见,心胸狭獈,他“恨”人人,人人“烦”他。   “传统农村不是很美妙”。我们常怀念儿时农村那个热闹的场面,那个和谐互助的情结,这些离我们远去了,变成一种记忆和文人墨客的诗情,现实中空心户、荒芜地越来越多,如果强迫人家留在土地上,就要受穷,这样留人是很荒诞的事情。振兴乡村就是要乡村充满活力,就是要乡村富裕。但是要富,你要给人家资源。乡村资源是什么?有了农业现代化模式,有了乡村旅游模式,有了产业聚集模式。乡村旅游又是目前各个地方热衷的最佳。教授去过乡村旅游发展得早的日本,考察时当地人说,乡村旅游毁了日本农业,因为仅供观赏。并经过测算,乡村人口10万人,来旅游的要有30倍即300万人住3天消费,才能养活这条旅游线群众的生活。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乡村旅游不能像日本那样搞纯观赏性的,要融有果业、农业等,旅游只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我从没有做过这样的测算也从没有思考过这样“以农养旅”的问题。   跟风是社会一大诟病,如说有机农业好,大家就一股风地发展有机农业,像是对农业要更新换代一样,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孤陋寡闻”“见少识少”,也以为有机农业越多越快越好,而党教授讲,乡村要种有机农业要有一定比例,美国5%,欧洲10%,更多是种大宗无公害农产品。听后才知我们很多问题出在观念上认识上。   什么地方经济最活跃?“城市外半小时内的农村最有活力。”党教授的认识就像我们身边的事实,就达川来说,或任何一个城市来说,经济最活跃的,莫过于城市周边乡村了。“保留一个小学的,就可以保留村庄”。这观点如沐新风。现在村社道路多了,交通好了,农民出行方便了,从治理成本、产业布局等等角度,对村庄合并调整,有利于振兴乡村。“专业户要分散居住”,是为了起带动作用,“专业户收入不只是靠农场,要龙头企业引领”,是指农业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专业户一旦得不到其它途径支持就是死亡。“合作社全国几十个就够了”,是为了打出全国农产品的品牌,而不是贪多求广。“乡村发展一定是农村‘中产化’的过程”,振兴乡村不是“刀耕火种”的低收入者或贫困人口能够完成的,而是靠中产阶级的智力和财力投入。“绝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城市活不下去,而是农村活不下去”,颠覆了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本”。   党教授的这些理念,说到了我们心底,是我们平常思考中未能想深悟透的问题,经过点拨,乡村振兴路径已经清晰可见,大脑茅舍顿开,拨雾见日。大学是授人以渔,培训无非是学教授的理念,这样的理念和思想,将是我们工作中永远的思考。   2018.4.4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