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访李劼人先生故居菱窠

时间:2021-03-14 01:36
火币网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我到四川旅游,来到成都市的狮子山。早就从书上知道,这里有已故著名作家李劼人的故居,所以,我一来到狮子山,就急急地寻找李劼人的故居——菱窠。   清晨,我离开闹市,来到掩映于翠绿丛中的菱窠。走进“柴扉”,庭院幽静,花木扶疏,小径两边的南天竹,修剪得整整齐齐,跨过小桥,便是故居的主体建筑。池畔垂柳依依,墙边几株芭蕉与左边的幽篁,想必是主人当年所植。园内繁花似锦,暗香醉人。池塘的北面,矗立着李老生前好友,我国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精心创作的李劼人先生汉白玉胸像。   李劼人原在成都市城区内居住。1939年6月11日傍晚,因日本飞机大肆轰炸成都盐市口一带,市民为躲避日军轰炸,纷纷逃散到郊外,李劼人也随之逃出,在狮子山下菱角堰旁,修建了一栋茅顶泥墙,四周围以竹篱果树的乡间避难住宅。1959年,李老得到一笔稿酬,将菱窠作了翻修,改造为瓦房。   在李劼人逝世多年后,1981年,巴金建议把菱窠开辟为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后经政府拨款再次维修,被列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该市历史文化名人第一座保存完好的故居陈列馆。   菱窠布局别致,环境幽静。正房是一楼一低建筑,3米宽的廓沿前,是一排葡萄架,正厅的两旁,是主人1947年春节自撰的对联:“历劫易翻沧海水,浓春难谢碧桃花。”楼上宽敞的房间,原是李劼人先生的藏书处,现今陈列着他收藏的左宗棠、康有为、曾国藩等人的字画。玻璃柜里的笔砚、印鉴及台灯、怀表等物品,都是先生的遗物。还有李老呕心沥血,为读者创作、翻译的大量手稿,以及“三部曲”的法、英、日译本,也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那一大叠《大波》的修改稿,娟秀的蝇头小楷,写得一丝不苟,要知道,那是他年愈古稀时留下的手迹啊!看到这里,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走出陈列室,我瞻仰了挂在走廊墙壁上的李劼人先生照片,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反映了李劼人的家世和他求学、工作、写作的一生。其中有他和徐特立、向警予等革命家同船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影,有他解放初期不辞劳苦,赴朝慰问志愿军的战地照,还有他当成都副市长时,为恢复成都经济,搞城市规划建设的情况介绍。1987年10月13日,83岁高龄的中国作协主席巴金,与四川籍著名作家张秀熟、沙汀、马识途等老朋友,访问菱窠的彩色照片,也悬挂在底楼正门的右侧。   李劼人先生受法国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左拉和莫伯桑等人的影响很深,回国后,他又吸取自己民族文化的营养和四川地方的特色,写出了优秀的反映中国当时现实生活的小说著作,成为中国新文学历史上,对女性描写最出色的三个作家之一。李老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文学事业,他一生译著如林,创作丰富,尤其是《死水微澜》、《大波》和《暴风雨前》被誉为中国的“小说近代史”,郭沫若称之为“小说的华阳国志”。这些反映辛亥革命历史的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新文学宝库不可多得的珍品。

------分隔线----------------------------
推荐内容
  • 相知村落花草,倾注流年

    你才会知道,还是向着东方,这样的美,这样的美,草木知道,天地知道,还有我们从土地从这肥...

  • 【晓荷.遇见】你好,陌生人(散

    各种各样的事,我所乘坐的客船停靠了重庆港,我突然发现我的行李包少了一个,但我却仍旧...

  • 【宁静?新】麦穗金黄,桑椹甜(

    金黄色的麦浪赶趟儿似的一波推着一波,管理,都是从春刮到冬,大人哄一句,我随母亲搬到父...

  • 流金夜话(散文诗)

    衣食住行无不相关,刷亮了空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它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生活,用一点少一...

  • 一生,一双人

    看上一个人,恋上一个人,,更是一对人慢慢用一辈子的时光去涂抹的幸福,鸡毛蒜皮的凡常...

  • 你是心间一束香

    我只在生香的文字里读你,漫漫人生,多少故事已走远,我品读的不是如花的文字,这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