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晓荷】家风(散文)

时间:2021-02-18 00:32
火币网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从我们出生起父母就开始哺育和教育我们,而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统和教育方法,也就是家风。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常年有病,不能干太重的农活,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人操持。贫困是自己童年记忆中一片难以抹去的阴影。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可是母亲常常教育我们:“穷也要穷得有志气。”在小时候的乡下,小偷小摸很多,什么今天他家丢了只鸡,明天他家菜园里长成就待收获的蔬菜夜里被人偷了个精光,这些是常有的事。随后在小村里就能听到失主指桑骂槐的咒骂,丢了的东西是找不回来了,只有骂一骂解解气。可这也成了小村里,甚至整个生产队里的听觉污染,难听的咒骂并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还容易造成误会。小时候,我们家也丢失过很多东西,比如粮食啊、牲口什么的,贫困之家的辛勤劳动果实被人窃取,心里当然会很疼也很气愤。可是我的父母从来都不骂,说:“东西丢就丢了,骂也骂不回来了,自己还生气。”至今记得母亲常常挂在嘴上教育我们的话:“从小偷针,长大偷金。”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里面有这样的情节:一群天真的孩子看完社戏午夜回家的路途,肚子饿了,于是就偷摘乡亲的罗汉豆煮着吃。在我小时候的家教里,父母是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村子里别人家的生瓜梨枣我们再馋也不会去偷摘人家的。母亲除了打理好田地里的农活,尽量在自家的菜园里多种一些蔬菜瓜果,在自家房前屋后多栽一些果树。那时,我们家有一个很大的菜园子,由奶奶和母亲一起打理,种了很多蔬菜瓜果,不仅能够自给自足,有时还有剩余。记得夏天母亲种的青菜瓜都长很大个,自家吃不完,母亲就会用竹篮挎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贴补家用,供我们读书。那时,家里连辆自行车都没有,上集要步行十来里的路程,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那时的菜园子虽然很大,却在邻居家的屋后,为了防止邻居家的牲口糟蹋菜园子,母亲就让我有空就去看着。我就像是我们家菜园的卫士,也算是为家里做了贡献,要想有吃不完的蔬菜,家里的老老少少要付出很多。   小时候,我们家的房前屋后有很多枣树和杏树,菜园里栽有桃树,院子里还有两棵石榴树,所以水果我们也不会馋别人家的。可即使这样,受一些条件限制,家里的蔬菜瓜果品种也不可能都齐全,譬如,我们家有杏树、桃树、枣树、石榴树,却没有梨树。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偷摘过邻居家的梨,除非得到邻居的允许。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经常有去卖零食的,什么糖瓜子啊、泡米糖啊等等,那些零食的香味诱惑着馋嘴的孩子们。那时家里都很穷,我们小孩子买零食吃是一种奢侈,很多家长是不允许小孩子随便在学校买零食吃的。于是,一些馋嘴的孩子就会偷拿家里换油盐钱、本子钱的鸡蛋,到学校卖零食的小贩那儿换零食吃,被自己的父母发觉了难免会受到责骂,而这种事在我们家却从来也没有发生过。我们很少吃零食,在学校和同学不比吃穿,只比成绩。即使想吃零食也是依靠帮家里劳动来换,放牛、放鹅、放羊、喂猪,几乎所有力所能及的农活我们从小都干过。父母让我们从小就明白: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财物是可耻的,哪怕是一针一线。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节俭,父母常常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那时,粮食、蔬菜、肉类都是自家生产的,几乎不用去买。不像现在我们的菜园子都在超市里,想吃什么去一趟超市就什么都搞定了。可是,方便是方便,钱也没少花,买来的蔬菜、肉类总是感觉吃不出过去的香醇味道,吃起来也不那么放心。至于穿衣,过去那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说的是大人。我们小孩子身体长得快,一件衣服不可能穿那么长时间,可也常常会穿打了补丁的衣服。特别像我们男孩子,小时候都特别调皮好动,经常在野外玩耍,摸爬滚打、上树下河,衣服、鞋子就破得快。没有钱买新衣服,母亲就只好帮我们补补再穿。好在那是一个普遍贫穷的年代,乡亲们都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我们都不会因为自己穿了一件打补丁的衣服而抬不起头来。可即使这样,母亲依然教育我们:“我们可以穿破点,但一定要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邋里邋遢绝不是好品行。”那时虽然住的是土坯茅草房,可是屋里屋外都被勤劳的母亲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们家算不上书香门第,可是爷爷奶奶那一辈人还是很重视文化教育的,我的父母都是高小毕业,这在过去的农村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们读书看报、算记账、写信、写对联什么的都不成问题。因为父母都有些文化也对我们孩子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让我们从小就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也会在我们学习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比那些目不识丁的家长好多了。这些现在的人看起来也许觉得很平常,可是你要知道那是一个缺吃少穿又政治动荡的年月,父母能读完高小真的很不容易了,我的父母开始读书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文章写到这里,最后还要说一下我的爷爷奶奶。我的爷爷奶奶都是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人,都是朴朴实实的农民。我的爷爷去世得早,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有的印象不多,只记得爷爷既慈祥又严厉。可是,在爷爷去世很多年后,很多人回忆起爷爷当年都说爷爷是一个老好人,一辈子从来也不会去害别人,乐善好施,我想这样的评价真的很可贵。爷爷的墓地本没有碑,可他却在后人的心里竖起了一块不倒的碑。我的奶奶是一位普通勤劳的家庭妇女,虽然目不识丁,但却知道敬重文化。小时候,奶奶就告诉我们要爱惜书籍,绝不能拿书籍或报纸做厕纸,说那是一种罪过,死后要受阎王爷惩罚的。这一点,我印象深刻。   如今,爷爷奶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父母现在也都老了,但祖辈遗留下的良好家风我们后人会一直传递下去。写下此文,以示后人。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