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丹枫】杨家岭的大礼堂(散文)

时间:2020-11-23 01:28
火币网   当你走进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南侧山根下时,你会被苍松翠柏掩隐下地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所吸引。门楼上鲜艳的党旗和门楣上5个金灿灿的打字提醒你:这就是当时的中央大礼堂。   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这里是第一站。   初夏的阳光直直地照在杨家岭的沟沟茆茆,习习的凉风从茂密的树缝里出来,给人以神清气爽的舒服感。   走进中央大礼堂,里面的陈设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侧墙上悬挂着4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听导游说,这个大礼堂是专门为召开中共七大而建造的。是由延安当时自然科学院著名设计师杨振才负责设计。1942年春动工,年底竣工。是由当时的边区建设厅、鲁艺、茶坊兵工厂、温家沟农具厂及当时的能工巧匠共同建造的。礼堂高13米,长35米,宽30米。正门上方的圆形通风窗棂上饰有“1940”字样。也许我们现在看起来不算什么,可在当时的延安,却是唯一一座没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礼堂。   我们的目光随着导游地介绍在仔细观赏。的确,这个可容纳千余人左右的大礼堂,完全看不见阻挡视线的两排柱子,而是就地取材,用四个大石拱作为主梁。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反映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建筑风格的新颖独特。   在这样的大礼堂参观,完全给人一种古朴典雅和庄严肃穆的感觉;面对这些原封不动的陈设,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瞬间回到了那激动人心的七大会场。   1945年4月23日下午,杨家岭的上空阳光灿烂,杨家岭的大礼堂内座无虚席。755名参会代表在等待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盛大会议的召开。   15时整,伴随着庄严的《国际歌》声,任弼时向全体代表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穿着粗布上衣、圆口布鞋的毛泽东站了起来,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致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当时,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一种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所坚持的,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反共反人民,继续使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一种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对此,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指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指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出来。”   结束开幕词时,毛泽东高声领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万岁!”代表们振臂响应,声震四方。   4月24日,大会举行全体会议,毛泽东向大会作政治报告。他写了一个书面报告,即《论联合政府》,会前发给代表。这个书面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抗战中两条路线的斗争,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指出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并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会上,毛泽东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会议期间,毛泽东代表中央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还通过了新的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听着导游那激情洋溢的讲解,我们就像当年参会者的一员,聆听着一个个伟人的报告,感受着会场上那严肃、活泼,团结的庄严气氛。   多么庄严隆重的一次盛会啊!   这次会议,是共产国际解散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了21次全体会议。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对各条战线的任务和政策提出了具体意见,为夺取抗战胜利、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也正是这次会议,让延安杨家岭的这座中央大礼堂随着中共七大的盛会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   走出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阳光依然灿烂的普照着大地,我的心情如这蔚蓝的天空一样,澄碧而纯净,空旷而辽远。我的耳边仿佛又回响起毛泽东在七大会议上作报告时那浓浓的湖南口音:“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让我们迎接一个伟大的日子吧!”      二0一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