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丁香】给得快乐,拿得欣喜(散文)

时间:2020-09-24 00:42
  去年五一节,阳光义工团体要组织一个“自我风采展示”的旗袍秀。一来考虑天气温暖,百花盛开着,计划打破常规,选一个合适的露天场地做活动;二来也可以利用节日游园的机会,扩大义工团体的影响。我工作上刚好有这个便利,又跟本次活动负责人付姐有过几面之缘。几次沟通后,我就答应她帮着选点,然后联系场地,最终协助她圆满完成了这场活动。   就这样从一场秀,我走进了义工团体,走进义工,我才知道他们伟大的不是无私,而是辛苦;我才知道义工的工作远不是捐点钱,发发物品那么简单。首先部门负责人要收集资料,一次次甄选,一次次走访查实,然后交到秘书处最后筛选确定帮扶对象,确保把有限的财物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义工们做这些工作都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的。   我初次参加的是助学部和关爱部联合组织的活动,因为是初次参加,临行前会长专门把我和他分在一个小组。他在车上对我介绍了本次帮扶对象的困苦,我自己心理上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到了现场仍然发现现实状况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   捐助对象都住在山区,北方的农村冬季干冷,风也大,一路走完,脸就像刀割一样!基础条件比城市里差很多!我们去走访只能把车开到村边的马路上,然后带着物资钱款,由当地的义工联络人陪同走访!   陪同我们的义工姓杨,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了这里的大致情况。这里的孩子上学都要去十公里以外的镇上,由于路况不满足校车通行条件,孩子要自己步行大约五公里,才能到达校车通行的公路旁。剩下的五公里路程就是小杨和几个义工用面包车接送,大家都忙的时候,就由村里人用拖拉机暂时接送。小杨无奈地说:“除了做这些,毕竟大家还要生活啊!我们最担心的是面包车也不符合校车的标准,这都是私人行为,真要有什么意外,怎么跟人家交代?”初见时的笑意从脸上隐去,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是啊,在法规和道德互相冲突的情况下,抉择成了难题。   进到村里,看到很多老人在太阳下背倚着墙脚,眯着眼迷糊着!看到我们睁开眼瞧瞧,没有丝毫的惊奇。一种木然和漠然淡淡地刻在脸上。这个画面刺痛了我,心,在这一刻就开始疼!   我轻轻地说:“嗨,这么冷……”小杨听出来了我的言外之意,苦笑着说:“家里和外面一样冷,外面还有太阳呢!”   接着小杨又说:“这个村子因为山地多,交通也不便利,经济条件不行,很多家的女孩子都外嫁了。这里男的打光棍的多,很好的小伙子为了传宗接代娶个残疾的,有病的,或者智障的老婆,生的孩子也受影响。能走出去的人走出去也不再回来,这些事在这里都不是个例。”   说实在的,听着这些心里很沉重,但是考虑到要走访,我努力地把这些情绪压下去,希望自己能用饱满的热情和温和的笑容来面对帮扶的对象。   当我把书包衣物食品等等物资放下时,他们都说着各种感动的话,同去的义工也和他们客气着。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恍惚地看着这一切,仿佛时光倒流到那些老电影的画面里!看着那些谦卑或者麻木的脸,就像看着幼时住在一个村子里,那些没有儿女的长辈,那晚景的凄清,不忍目睹!   看着孩子们那单纯而又迷茫的眼神,看着家长那种感激而又无法表达的慌乱和无所适从的热情,我只能用短暂的对视和长久的沉默来应对。当我伸出手去抓孩子的手时,他的父母会有一个人出来,抓着孩子的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然后才肯伸出来。   我这时候就有些恍惚:我们凭什么站在这里做这些?!仅仅是因为比他们幸运?还是来自于什么其他的差别?   一个世界,两个天空,心里是那种虚无、那种痛!   那痛终于在走访到第三家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单薄的男孩,很瘦小的身材,见到他时他在院子里玩,穿着一双网眼的运动鞋,这个孩子是一对一的帮扶,我们只是替捐助者把钱款送过来。   因为早有安排,男主人听到声音从屋里走出来,那屋门很矮,同去的张会长中等偏上的身材,还要曲了腰身才能进门。进门的客气和寒暄是必不可少的,寒暄的过程中同伴提醒我拍照,我看同行的小伙子早就开始拍了,我也没有拍摄的任务,就轻轻摇了摇头,拒绝了!宣传义工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却没有丝毫兴致。我看到有的义工拿出信封,从里面把钱抽出来,打开成扇形,摆着poss等待合影时,我的心就开始抵触!   以前我很抵制义工宣传,认为义工就该默默的奉献,可是为了唤醒更多人的爱心,让更多人加入义工队伍,让公益事业更加普及,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在人群里传递。对于宣传我现在不抵制,但也很难融入。   男主人把小男孩喊进来,教导着孩子谢谢叔叔阿姨们。孩子看着我们带来的书包纸笔还有一堆零食,眼神里没有惊奇也没有狂喜,却忽然就双膝点地,扑通地跪到地上,叩头不止!那动作和话语训练有素,一看就是被长久帮扶的孩子。   大家一愣,纷纷伸手来扶,我却一扭身走出了这家人家,泪水却不争气地滚下来!   我永远记得这个孩子的名字:马慧渠!   他让我对义工的帮扶活动有了新的思考:也许,我们所带去的衣物可以帮助他们躲过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带去的文具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学期的需求;我们带去的食品可以让他们短期内果腹……但是就靠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没有政府的帮扶,纯粹靠着义工自己捐助的善款来运营,又能坚持多久呢?   宣传是保证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但现在看,仅仅宣传这些还是不够的!因为简单的物质救助以及简单的救助方式无法帮助他们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建立我们的帮扶长效机制才是重要的课题。这个课题,对于阳光义工抑或其他义工组织都是任重而道远的。   “上善若水”。善举在我心里应该是像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温良而持久;不应该像激流勇进的瀑布一般,一泻而下,喧哗而恃宠!   “给,永远比拿快乐!”但是为什么不考虑一种方式,让给的人快乐,拿的人也快乐呢?!怎样来改变这种施舍与被施舍的境况,让被帮扶的孩子膝盖硬起来,让被捐助家庭扫去满脸的谦卑和阴翳,带着自尊和创造的激情来接受帮助!   义工,不应该是简单地物质帮扶,在精神上也要兼顾,才能让大家看到我们义工善举深层次上的意义!   给得快乐,拿得欣喜!那会是怎样的一番境地?   我想,那时候,大家会发现每个角落里,每个毛孔里,都有阳光的讯息!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