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文鉴赏 >

【春秋】山东汉子,学林雅士(散文)

时间:2020-06-21 00:34
  粼粼运河水,缓缓东流……   一座美丽的校园,静静地坐落在古运河畔。这就是我的母校——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在这里,有我默默工作着的老师,他们是:姚澄儒、孔凡伦、郭东军、裴凤莲、马守玉、张远芬……老师们的热忱、淳朴、豪爽与真挚,无不在学生的心目中留有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现在,由于小文之囿,我只能将自己记忆中的一瓣心香献给直接给我的学业以入门指教的导师——张远芬老师。   张老师是山东人,他研究《金瓶梅》。在临毕业时,张老师送给我们的毕业礼物就是他研究该书的学术报告。他一反以往学者的研究路子,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和方言俚语遣词派句中去考察小说创作取材地域,从历史学特别是人文地理角度来考察作家,率先提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即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之说,其《<金瓶梅>新证》研究论文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后由光明日报并多家专门学术刊物转载,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被列为《金瓶梅》研究的诸家学说之一。   据学生所知,张老师搞过剧本,写过小说,也作过诗,但似乎都没有成功。记得他曾对我们说过,做学问不能老守在一个地方,要学会善于选择突破口。比如罗雀,人家都在这里张罗,你也在这里张罗,然而雀儿毕竟是有限的,你的成功的机会就少。这可是张先生的经验之谈啊。果然,他就将“罗”张在《金》的研究上,并且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子,今天他成功了,我们在心底里为自己的老师祝福!   张老师带我们的文学理论课。文学即人学,人的科学,人类社会学科,文学是离不开学做人的。张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当立志做大事,不希图做大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运师就读的第二个学期,我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我庆幸自己终于走完了四人帮给我们这一代人框定了的非人的路,甚而至于竟然于不经意间斗胆做起了文学梦,燃起了在文学上大干一番的热望。于是,我躲在三层学生宿舍楼顶端的一个僻静的房间里拼命地写。当我在毕业前将自己的三件自传体小说稿一股脑儿呈送给张老师批阅的时候,没想到受到张老师的一顿不轻不重的剋:看来,你写小说不行,做评论还是可以的。最后他说。不过,这里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在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说做评论似乎比起搞创作要更胜一筹才行。我很不悦,怪老师没读懂我,没有读懂我的小说。   后来,毕业了,张老师就一直没有见。小说还是要写的,但一直都没有成功。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藏族青年作家扎西达娃的小说,很有感触,试着评论,竟然被一家较权威的刊物看中登载了。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再后来,在不断的文学阅读和实际执教工作中,每有发见辄动笔,我的文学批评文章先后在北京《作品与争鸣》、辽宁《当代作家评论》、四川《当代文坛》等连连中鹄,一些文学篇目教学感受分析文章也于诸多专门教学刊物不断发表。这时,我想起了我的张老师。作为一位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乃至该生学业发轫之初就发现并及时指出了其智力走向和未来发展内在潜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张老师,这里请接收学生深深的歉意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作为一所省内著名师范院校,运河师范教师的渊博学识和学人风范是众所周知的,张远芬老师的课堂教学尤令人称道。他那山东汉子的魁伟和学林雅士的风度,他那纵横捭阖的教学组织、汪洋恣肆的讲坛吞吐,每每让学生为之倾倒。学生永远记得张老师当年给我们上课时候的情景。踏着上课的电铃声,张老师手持讲义走进教室,矫健的步履、自信的神态,给人一种强烈的可信任感:只待导师引路,我们就可以信心百倍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了。学生起立,这时只见他一鞠谦恭的回礼之后,于不亢不卑中开始了他的讲课。张老师的每一节课都不失为一帧极佳的艺术杰作:瞬间的凝眸,集万物于脑际,括四海于胸怀,巴尔扎克、雨果、马克吐温、杰克伦敦、弗洛贝尔、福克纳……从四面八方参拜而来,闪亮的镜片后面闪射着凛然的颖睿的光芒,令人肃然起敬;讲到激动处,他的唇角崛起两道遒劲的韧带,双手轻翻相握于前,我们知道,这表明他的研讨遇到了不便言穿的苦楚:苦于教材的编纂,学说的歧义,故旧的标准。对此,他有他的看法,并且为后来的文学批评实践理论所证实,只是因为当时出于某种原因而不好明示出来;偶尔一个顿足,一次挥拳,一重飞眉,说明他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的境地,教你不能不随着他的引导去顿悟、去猛醒、去释怀,接下去则如出谷的溪流,宣泄而下,激起串串浪花,不由漾起你心头欢跳而来的波波涟漪,一起汇入老师开拓出来的智与识的温暖河床。然而在课间,确切些说,于下课铃声骤响之后,他立即成为另一番样子:面容赧然,自谦自歉之态可掬,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这一堂课又留下几多遗憾,未能润透学生饥渴的心田,只见他依依捡起教案,挟在腋下,微微一个仄身,两手相握于前,一幅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学者风致让你油然而生敬意!   后来,张老师被调入徐州教育学院,做了学院的院长。其间,我和一位同学过去看望过一次。此前,多年暌违,向失问候,更不曾探视过先生一回,实在于心有愧。现在来到老师面前,看到恩师华发渐染,略显老态,不胜凄然。毕竟,先生是做学问之人,官场送往迎来说到底不是老师这等儒雅学人所能够从容应对的。不久,老师从院长职位上退了下来,继续着他自己钟爱一生的文学事业……张老师,您现在还好吧?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晃,数十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切终将成为美好的记忆。是的,记忆是美好的。然而这美好之中又蕴含着多少撕心裂肺的难言的感喟与无尽思念。这些年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几多离愁,几多怀想,都在默默之中自吐自吞了。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对张老师的最好报答莫过于自己的成就和奉献了。张老师,你说是么?   粼粼的运河水,缓缓东流……

------分隔线----------------------------
推荐内容